五律詩軸
【简介】:
淸·朱彝尊書。紙本。隷書。凡四行,共四十二字。刊於日本《明淸書道圖說》。
【赏析】:
我們知道,篆書以筆法論之,屬於“圓筆”,骨力內含,沉穩扎實,但極不便於疾速之需,而且易流於單調。隷書則多折筆出鋒,表現出流動和崚拔的意態來。朱彝尊隷書的最大特點,是用筆與結字多取竪式,隷書一般多爲方形或扁形,左右舒展,筆劃多有波勢挑法。而他的竪式納入了篆法,或變橫扁爲竪扁,改橫勢爲縱勢,或易左右舒展爲上下伸展,間架距離則或緊或疏,或寬或束,鬱鬱蒼蒼,氣度非凡。特有圓潤飛動之感,且古意蒼渾。因其字篆法較多,故用筆多圓,顯得典雅。如竪筆多取斜勢,增強筆畫的力度,使轉處亦轉多折少,有的與篆法無異。如“相”字之“目”,“駢”字之“馬”以及許多短橫等。而波磔之處則折筆而行,改換方向,由原來朝右下方變爲朝右上方挑出,飄逸娟秀,隷參以篆,方融於圓,使作品中秀麗中帶古樸。又如“香”字,“愛”字等,均係篆字結體法,但運筆時,強調了輕重緩急,點畫有粗細變化,錯落有致,顯得空前地豐富多采。正賴於此,通篇章法大小參差,長短相宜,左右開張的筆勢促成字形稍扁或縱長,而扁平的字姿要求筆勢向左右兩邊伸展,狹長的結構也是上下的縱勢,故表現出橫向的舒展和縱向的緊凑。如“康”、“虀”、“卓”等字之長,“北”、“小”、“去”字之扁,左右分馳的筆勢則與上下伸展的字形互爲因果,相輔相成,整章字字相扣。確如《桐陰論畫》所云:“竹垞(朱彝尊)古隷筆意秀勁,韻致超逸”。他的隷書對淸初書壇復興漢隷古法產生了積極影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