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鱼石斧图
【作品赏析】: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1978年出生于河南临汝阎村。白、黑、土红色彩与土黄色的陶衣共同形成了一个强烈、单纯、朴质的彩色画面。画面正中的鱼和右画的石斧均用工整而粗重的黑线勾出,鱼鳍、石斧上的刻纹及绑扎石斧的绳索也以粗重黑线寥寥数笔勾划而成,鱼眼及斧上的钻孔则均以一小黑圆点画出,加上重直、隐定的构图,使它们在画面上显得庄重。最有趣的是与斧柄垂直的石斧向右倾斜,而斧柄向左微弯,使整个斧子具有一种动感的力量,仿佛它要向下砍去。右斜的斧刃正好与左斜的鹳鸟相呼应,使得画面上每件物体都有一种动感而整体上又均衡平稳。斧柄上手握部分和鱼的尾鳍,都涂成了深色,不但增加了色彩结构的稳定,也使描绘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
画面左边的水鸟,按习惯沿称它为鹳鸟。长嘴高足短尾,为叼起一条沉重的鱼来,不得不以两足为支点,身体和长颈则后仰而倾斜。在对象的神气与体态上都选择、描绘得十分恰当明确。为了突出鹳鸟的洁白,鸟身用白彩平涂而未用线条勾勒。鸟大眼睛用线条勾成圆圈,并在正中点上了瞳仁。鸟的膝关节凸出,显得情趣盎然。
画中的三个形象在用线、用色与布局上处理的不同,体现了作者匠心独具的构思,形成了统一而有变化的画面。
这幅作品中的描绘对象,可能含有特殊的纪念性意义。画面上的不同动物,或许象征着不同部族之间的联盟、交往或斗争。也有人认为石斧是父权社会中权力的象征,这件葬具本身大而特殊,所葬的可能就是一个部族的首领。总之,虽然对这幅作品的含义有各种解释与推测,但是这些题材的描绘手法,却已经包含了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了。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陶绘 画面纵37厘米 横44厘米 绘于一只作为葬具的陶瓮器表腹部 藏河南省博物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