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品法句經、泥洹品法句經卷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前凉昇平十二年(當東晋太和三年·368)書寫於黃麻紙上。卷前有剪截痕,135×24.9cm,存六十七行,行十六、二十、二十四字不等。每行22.6×1.6cm。淸光緖二十五年五月(1899)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後流散民間,解放後入藏甘肅省博物館。該卷是國內所藏的早期寫本之一,對研究版本、紙張、“經書體”的成因,以及敦煌遺書書法都有較重要的價値。刊於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敦煌遺書書法選》、《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文史遺書編》曾予介紹。
【赏析】:
本卷書寫快速,是早期“經書體”的代表作之一。它是隷書向楷書過渡的中間形態,所以,它的形體仍然保存有漢晋簡册書法中沉雄樸茂的氣質和揮灑自如的簡率風格。由於紙張的普遍使用所致,它不再拘泥於簡牘的窄長有限的書寫面積,不再強行拉寬字形、誇大挑法,或相反地承受左右的追咀而無法盡舒橫勢。寫經者不求用筆的冲和迴互,不講究藏鋒逆入,除竪與撇用搶鋒落筆外,尖鋒直入這一方法被普遍地用之於一切點畫。收筆鋪毫重按,保存了極濃的隷捺餘韻,但也不作挑勢;析筆處很少見到楷書那種鮮明的調鋒提頓的成熟風韻,而是一彎帶下,自然疾勁;在寫點時一點即到,迅起猛收。由於紙平筆利和快速的書寫,它的竪筆末尾被淡化作懸針,它的鈎趯,向右的大加誇張,向左的則極力化小,這是在長期書寫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符合腕指運動規律的、能夠增強書法節奏感的風格。開始形成着“經書體”的特有的風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