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師上柱國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英貞武公李公之碑》。唐儀鳳二年(677)十月立。高宗李治撰並書。行書。三十二行,行約九十餘字。額篆書“大唐故司空上柱國贈太尉英貞武公碑”十六字。據《金石萃編》:“碑連額高丈八尺八寸,寬六尺五寸。”在陝西醴泉九嵕山昭陵劉洞村(或云在昭陵南十里趙村)。明搨本首行“御書”之“書”字完好,全碑少損二十餘字。有乾隆搨影印本,爲愛儷園《慈淑樓叢帖》之一。
【集评】:
趙崡《石墨鐫華》:“行草神逸機流,後半尤縱橫自如。碑首‘御制御書’四大字類褚登善。”淸楊賓《大瓢偶筆》謂:“《李英公碑》遒媚纏綿,雖雄渾不及文皇,而戈法則過之,正不得以怕婦忽之耳。”
【赏析】:
高宗李治做皇太子時,就從對王書愛得要命的父親那裏得到了《蘭亭序》的搨本。後來,他又向王羲之的第十代孫王方慶學習書法。可說對王書體會很深。這通《李勣碑》就是他師法王書的典型作品。
若探其淵源,這通碑的書法和《蘭亭序》、《聖敎序》爲同一機杼。其點畫骨力勁健,起落轉側如斷金切玉,乾凈明麗;結體則似欹反正,若斷還連,疏處不覺空闊,密處間不容針,自有一種平和簡靜、遒麗天成的韻致。將它與昭陵中那些由當時的書法專家書寫的碑刻放在一起,似乎也不怎麼遜色。由於這通碑的用筆、結體都繼承了王書純正的傳統,因而成爲當時人摹寫的範本。後來唐朝歷代宸翰都受到這種書風的影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