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庚贏卣銘

庚贏卣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西周康王時器銘。《庚贏卣》傳世共二件,一件現在美國福格美術館;一件現在日本寧樂美術館。蓋器銘同文。搨本。大篆。蓋文七行,器文五行,各五十三字。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銅器銘文選》(一)收入。

【赏析】:

    西周早期,金文字體由殷人百工做中介,繼續保留着商代那種“折槎鋒芒”的方勢以及一些具有象形孑遺的粗重筆畫和明顯帶有人工修飾痕迹的“捺刀式”筆書。這是向大篆字體演進中普遍存在的殘留形式,似乎還在向人們述說它們原來所有的莊重和威嚴涵義。但是,周人旣不欣賞商人的窮兵黷武,也很難理解商金文風格中的強悍意味,他們在安頓國勢之后坐下來重新思考,他們要表現其祖先精於農業種植的傳統精神和帶有濃厚的泥土氣息的樸實凝重與肅穆雍容。所以,周人開始以圓轉代替方折,以頗帶裝飾性的工整規範代替放縱不覊,以禮樂和雅代替粗野狂暴。這是大篆字體產生的時代和文化背景,而康王時期的《庚贏卣》則是這種轉換的歷史見證。

    例如,作品中“王”字末筆寬厚而兩端上翹,是昔日斧鉞形的蛻化;“十”、“在”等字的粗重形式和“又”字等下垂斜引的“捺刀”均屬於早期金文的習慣作風。但是,時過境遷,這些舊的孑遺不再標榜着某種精神而像點綴一樣,散落在圓曲篆引的和諧氣氛之中。其章法的整齊劃一盡掃商末周初的錯落凌亂,給人以開放、端莊和積極向上的美感享受。其線條已經去盡商器中工匠修飾的圓滑,而更多地體現着書寫的本色。如果脫離作品所處的特定時代和字體發展的階段性,而做不必要的比附責難,不但無法正確地欣賞和評價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値,也許會失掉觀摹周人轉換書法風格的思維與實踐發展變化的軌迹之絕好機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小臣謎簋銘

下一篇:臣諫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