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猛龍碑
【简介】:
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淸頌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正書。淸王昶《金石萃編》載:“碑高八尺四寸,廣三尺七寸”。碑陽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陰十二列,第一列七行在陰額,第二列二十行,第三列十一行,第四列二十一行,第五列十四行,第六、七列各二十一行,第八列十行,第九列二行,第十列三行,第十一列四行,第十二列二十二行。額正書陰文十二字。碑在山東曲阜孔廟。舊搨本第十行“冬溫夏凉”等字未泐。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商務印書館王瓘藏本爲最。亦有重刻本,拙劣易辨。
【集评】:
淸楊守敬《學書邇言》:“整煉方折,碑陰則流宕奇特。”又《平碑記》:“書法瀟灑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康有爲《廣藝舟雙楫》:“精能則有若《張猛龍》、《賈思伯》、《楊翬》。”又:“導源衞氏,而結構精絕,變化無端。”又:“《張猛龍》爲正體變態之宗。”又:“《張猛龍》如周公製禮,事事皆美善。”列爲“精品上”。
【赏析】:
此碑是北魏碑刻中的名品,用筆沉着痛快,如斷金切玉,結字險峻而富有變化。它隨字賦形,不拘囿於方正,並往往將密處縮得很緊,而將某些點畫伸得很長,這一縮一伸,使密處更覺其密,而所伸之筆,則覺一往無前,意氣縱橫,有出人意外的效果。
碑額題“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淸頌之碑”十二個大字,分作三行,其字純用方筆,稜角森然,結體險峻異常。例如,其中的“郡”字,中部收得極緊,這樣就蓄起了一股勢,使字中“君”部長撇,右“阝”長直,有一瀉千里的感覺。又如“府君”二字,“府”字左邊原來應該是個長撇,這裏却作一有鈎短竪,字形也較小,原來這是爲“君”字蓄勢,否則的話,上下兩字都有長撇,就有雷同之感,現在收小“府”字,爲“君”字舒展的筆畫造了條件,形成了對比。使“君”字險勁之勢,更爲突出。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它的結字,不單單着眼於一個個單字,而是考慮到上下左右的關係,這表現在書寫者並不追求單字的平衡。如果把碑文的每一個字分別來看,往往不是側向左,便是倒向右,很少有四平八穩的,然而從總體來看,却又平衡和諧,生動活潑。這是因爲他能從總體着眼,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相互映帶襯托,在動態中取得平衡的緣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