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杜甫詩軸

杜甫詩軸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明·董其昌書。紙本。楷書,書杜甫《謁玄元皇帝廟》五言排律一首。凡六行,共一百八十字。刊於日本《明淸書道圖說》。

    

    

【集评】:

    明人跋:“董宗伯先生書法之妙,世皆知之。然皮相者,先生之行草耳。而贋筆十屬其七。至於楷法,世人未許。予見此書,乃先生用意臨摹褚墨極好於此。余久在先生門下,見其運筆之妙,否則,不知其精神所也。此卷特得徐浩之法,兼得歐顏之神,非磨墨萬錠,未可與窺其奧也。”

【赏析】:

    此爲董其昌臨寫徐季海之法書一幀,也是流傳有緖的楷書眞迹之一。《松江志》曾說董其昌:“臨摹眞迹,至忘寢食。”由於這樣不甘落后,努力進取,故能在明代書苑裏居於高位。其楷書在遍臨魏晉唐宋名家手迹的基礎上,着重吸收和融會晉王羲之、唐顏眞卿、李邕、五代楊凝式的長處。把二王的俊秀流灑,唐人的圓重嚴謹,以及宋人的灑脫勁挺揉合於一體,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字體秀潤遒媚,氣格高雅,佈局分行疏朗匀稱,頗具佳色。這位習古的集大成者,雖以標准的“帖學”路編繼承爲主,個性特點也是比較明顯的,能駕馭古法,自抒胸臆,因此旣顯得蒼老秀拔,凝重有力;又以氣韻貫通,顯得更加淸超神逸,秀美無比。雖曰臨仿書迹,但基本上是出於自運,確實已連到了“心手雙暢”的地步了。“以有意成風”,“以無意取態”,不重摹,不死學,不追形,而是攫取適合自己的思想意識和藝術修養爲目的,講“士氣”,入禪理,尙韻尙意,行神於虛,以神韻勝,不斤斤計較點畫間的得失,而是能得古人意趣,遺貌取神,達到學古爲己用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

    我們知道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主要在於行書,其楷書一直到晚年仍未擺脫早年學顏的影子,這是由於當時的社會時尙像宋代一樣,在帖學籠罩下以繼承傳統爲主流。但是,董其昌天資聰頴,深諳書法並又功力過人,故其書風秀逸儒雅,煙霧飄渺,此件實爲董其昌書法中的精品。可謂“風流蘊藉,掩映一時”。

    賞董其昌是明末及淸初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以天眞爛漫著稱,自云屬“率意之書”。他的楷書出自顏眞卿,十七歲開始學《多寶塔》。此件杜甫詩軸雖是臨書,但可以看出筆力堅實,有顏書風貌。另一軸《仿顏眞卿書》,則更能體現顏書的率意雄強。

    此作的跋語稱:此書“雖方實圓,脫去虞褚姿媚態”。這句話爲我們提供了賞這幅作品的重點。

    古人論書,重視方圓用筆,認爲,“眞貴方,草貴圓。方者參之以圓,圓者參之以方,斯爲妙矣”;“圓而且方,方而復圓,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會於中和,斯爲美善”。就是說,方圓並用爲最理想。董其昌稱此作“雖方實圓”,也含有方圓並用之意。對此,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在結構方面,此作是方整的楷書字,字字略向右傾,具有欹側之勢,表現出“以方正爲體,以圓奇爲用”的神髓;二、在轉折方面,不少字是內方而外圓,不是單一的方,也不是單一的圓,富於變化;三、在筆質方面,給人骨力挺拔之感,但又不顯乾枯嶙峋,可謂“骨方而肉圓”。至於“脫去虞褚姿媚態”者,大槪由於虞書大小字皆圓、褚書大字用方小字用圓之故。筆筆皆圓,易顯姿媚,所以董其昌對虞褚楷書不以爲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尺牘

下一篇:黃汝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