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軸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近代·羅振玉書於壬申(1932)中秋。紙本。行書。凡四行,共六十二字,每行字數不一。116×37.5cm。刊於日本《中國書道全集》(八)。
【赏析】:
羅振玉見多識廣,對當時學者圈子中流行的審美標凖一定不陌生。淳雅的韻度使他能夠從容地控制筆的運行,雖然“偶”字末筆與“歡”字右上角等處的弧線未能做到始終充實,但大多數轉筆都符合“中鋒”的要求。如果順着行筆節奏能進入字結構內部,則可以體會到,它與這些狹長的線結構倒是配合默契。這是在有限空間中的游刃自如。—令人感嘆的是淸代學者幾乎在所有方面均如此。然而換過一種眼光,比如說,從整體效果開始對作品的欣賞,則容易感到作品拘謹,格局太小。現代人很少愿意越過這一點去感悟那有限的自由。
有限空間內的充分自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淸代學者在學術上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可以證明這一點。現代人不愿意爲那小範圍的充分自由付出那麼多代價—因此這種風格幾乎成爲絕響。他們渴望在更大範圍內尋找自由。然而,結果往往是範圍大了,自由程度却小了—這不容易察覺,然而稍一思考即可得。這不是現代人的過失。現代人生活、思維的空間確實遠遠超過了前人,只是在爭取這種令人欣羨的自由時,在形式上很難找到足夠的支持。於是,我們也諒解了羅振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