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道因法師碑

道因法師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大唐故翻經大德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文並序》。唐龍朔三年(663)十月立。李儼撰,歐陽通書,范素鐫。正書。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312×103cm。額正書“故大德因法師碑”七字。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宋搨本第十一行“煥乎冰釋”之“冰”字未漫漶;四行“法師諱道因”之“師”字鈎筆未損。存世宋搨以台灣故宮博物院藏王良常跋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翁方綱跋本爲最。日本淸雅堂影印王跋本,文物出版社影印翁跋本。

【集评】:

    

    明汪阿玉《珊瑚網》:“瘦怯於父而險峻過之。”明楊士奇《東里續集》:“矩矱森嚴,意度飄逸,但少含蓄之趣耳。”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此碑如病維摩,高格貧士,雖不饒樂,而眉宇間有風霜之氣,可重也。”又:“《道因碑》,正書中八分筆者。”淸孫承澤《庚子消夏記》:“蘭台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然率更世傳數碑,而蘭台止存一《道因碑》。率更楷法源出古隷,居唐楷第一,而蘭台早孤,購求父書不惜重資,力學不倦,作書每用批法,蓋學其父書也”。明盛時泰《蒼潤軒碑跋》:“歐陽通正書較信本流麗有餘而嚴敬不足。”淸何紹基《東洲草堂文鈔》:“都尉此書逼眞家法,握拳透掌,模之有稜,其險勁橫軼處往往突過乃翁。”又,“蘭台善承家法,又沉浸隷古,厚勁堅凝,遂成本家極筆。”淸楊守敬《平碑記》:“森焉若武庫矛戟。”淸梁巘《評書帖》:“《道因》、《圭峰》碑如此結實,何嘗非唐碑中赫赫者。一較大歐,醜態百出,並無穩適處。可知古人作書之難也。終是虞、歐、顏、柳、李諸公醇正和平所以爲大家也。”淸劉熙載《藝槪》:“大小歐陽書並出分隷,觀蘭台《道因碑》有批法,則顯然隷筆矣。”又,“率更《化度寺碑》筆短意長,雄健彌夏深雅,評者但謂是直木曲鐵法,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未盡也。或移以評蘭台《道因》,則近耳。”淸葉昌熾《語石》:“《道因法師碑》戈戟森森,鋒頴四出,六朝醇古之氣,澆漓盡矣。蓋能得之《皇甫碑》之險峻,而無《化度》之淳蓄。非善學率更者也。余謂小歐,但傳其父分隷法。”

【赏析】:

    此碑筆力勁健,有父書遺風。結體亦近似,然仔細分析,往往有不足之處。運筆上,橫、竪畫直下起筆有過於尖露之病,橫畫收筆及折處的重頓都有過份之處,亦即所謂“肩吻太露”的病筆。結體雖然也很緊密,但有些字,勢態趨扁,下部欠放,結構顯得不夠完美。這一點,只要將他的書作與歐陽詢的碑帖放在一起,作一比較,就會優劣互顯。

    不過,盡管如此,後人對《道因法師碑》的評價還是頗高的。明王世貞云:“此碑如病維摩、高格貧士,雖不饒樂,而眉宇間有風霜之氣,可重也”。所以《道因法師碑》仍被推爲“唐碑中之赫赫者”。

    書法史上有不少父子齊名的佳話,前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後有“大小歐陽”。相比較,歐陽通並沒有王獻之那樣好的家庭條件和書法環境。父親逝後,母親徐氏敎他習父書。家雖貧,却能遍購其父書迹,刻意臨仿,數年後盡得家學,繼承了其父的書風。

    歐陽通沒有他父親書名大,亦沒有其父留下的書迹多,僅《道因法師碑》和《泉男生墓誌》(現存河南博物館),但却以其矩矱森嚴,意度飄逸的風格在書法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詳觀此碑,運筆比其父拗折,方筆多於圓筆,精神顯露;結字更加謹嚴,確實其險勁超過其父。比其父書隷意更濃。鋒頴外露,多有挑出之筆,勁挺而有力感。書者似乎是在努力表現自己的個性,爽快袒露,乾凈利落,斬釘截鐵,似有不如此則不快之感。有人說小歐之書法險勁過其父,而缺乏其父的淸峻渾厚,似乎外露有餘而含蓄不足,甚至有人還說小歐比大歐倒退。說險勁過之,含蓄不足,我還贊同,說比其父倒退,我却不敢苟同。其實,人各有志,子書不必如其父,靑出於藍而勝於藍。完全應該有自己的獨創和風格個性。從這個角度上講,王獻之“勸父改體”,歐陽通險勁過其父,都是必然之結果。假如二王和大小歐陽都刻意臨仿,形神畢肖,一個面目,我看那才是沒出息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歐陽通

下一篇:泉男生墓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