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陵使君同學詩並跋
【简介】:
淸·高鳳翰書於乾隆二年(1737)。紙本。草書。凡四行,字幅左下角有小字跋。刊於日本《明淸書道圖說》。
【赏析】:
“揚州八怪”是活動在淸代中葉畫壇上畫家群體。他們具有創新意識和自由奔放的畫風。在書法藝術風貌上,形態上偏於狼藉相枕而少珠圓玉潤之妍,高鳳翰草書五言詩並跋就證明了這一點。其書法沉雄遒勁,行體於恣肆中見逸氣,不愧爲一代名家。在中國書法史上很少有人注意高翁書法藝術的鑒價値,但他在作品中却體現出鮮明的兀傲不羈的性格和反抗精神。
高鳳翰弱冠之時才華橫溢,受到時人的推重。詩人張歷有詩“佳兒弱冠弄柔翰,筆陳橫掃千人軍”。他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又上追鍾繇、張芝等名家,他在學書的過程中,不斤斤於點畫位置的一招一式,而是在讀與悟中領略傳統精神所在。因此,他在悉心學習古人的風格時,能夠博採衆長,並能吐納融會,終於在藝術的領域裏,練就了個人的功力。他認爲學書旣有師承,還要有自己的主張,格調高雅,必能出奇制勝,出神入化,乃能登堂入室。正當他藝術大進之時,逢値五十三歲右手疾廢,遂改左手寫畫作書,曾自刻印章“苦書生”以自勉,在十分困難的逆境中,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竟然較之右手握筆又大大推進了一步。由於多方面的積累和超脫的藝術見解,終於獨闢蹊徑,使左筆書登上了書壇,成爲淸代中葉“詩、書、畫、印”四絕的藝術大師之一。此幅草書正是換腕後之力作,參以篆隷筆法,致使筆致蒼渾樸茂,氣勢豪邁中愈加瀟灑縱橫,更覺得變化神奇,神韻充沛,奇趣宛然。看着這渾厚端莊、氣宇非凡、五彩俱施、淋漓盡致、根底雄厚的藝術大作,可見出作者對魏晉南北朝以至隋唐諸家碑帖,都做過深入研究,此篇給人的感覺是崇尙眞率,以蒼古老邁的風格爲主,追求一種質樸、自然的風神。不事雕琢、氣機流宕,似有一種縱逸不拘於法,氣勝韻飽;在墨潤華滋、內蘊高邁,有着一股超脫之氣拂於紙面,冉冉上昇。
另外,特別値得注意的是章法的大膽安排,巧妙的構圖,令人耳目一新。如此豪爽之詩句,“老樵臥白雲,修柯不以斧,笑拾泰山松,柱之下梁父”,共二十字的書藝,佔畫面近半位置的佈局,那一百字的跋文恰是草書正文的五倍,在無意識中形成兩次落款的高潮,方方殷紅的印章,在畫面中點綴出歡快洋溢的氣氛。那字體大小懸殊的款句,無不流露出一種“純樸天眞”的天籟墨趣,實屬“大巧若拙”的莊周之境界。而高鳳翰左筆書拙巧互見,並能自成一家,完善了自己具有個性化的探索,達到爐火純靑的藝術境界,這些都集中體現了他的書畫原則和美學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