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小传】:
宋仁宗皇祐二年—宋徽宗大觀元年(1051—1107)。原名黻,元祐六年以後改作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鹿門居士;人稱“米南宮”、“米顚”。祖籍太原,徙居襄陽。以其母侍奉宣仁皇后藩邸舊恩,得補浛光尉。歷知雍丘縣、漣水軍,太常博士、知無爲軍。宣和間召爲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郞。出知淮陽軍。元章天資高邁,爲人狂放,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能詩文,爲文奇險,不蹈前人軌迹。王安石嘗摘其詩句書扇上,蘇軾亦喜譽之。工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作山水樹木簡略,烟雲掩映,世稱“米家雲山”。又精於鑒裁,爲歷代鑒賞家奉爲圭臬。其書法與蘇、黃、蔡並稱“宋四家”,對後世影響很大。芾曾入宣和內府,遍觀古人名迹,尤工臨移,至亂眞不可辨。自述其學書經歷,少時學顏眞卿;繼學柳公權,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後慕褚河南而學之最久。又學段季展之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自謂其書爲“刷字”。又云:“壯歲未能立家,人稱吾書爲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旣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爲祖也。”著有《畫史》、《書史》、《寶晉英光集》、《寶章待訪錄》及《海嶽名言》一卷。論書於古人多譏貶,或未盡當,然能脫略蹊徑,多有獨到之處,傳世名迹頗多。如《苕溪詩帖》、《蜀素帖》、《草書九帖》等。多散見於《群玉堂帖》、《寶晉齋帖》、《餘淸齋帖》、《快雪堂帖》、《三希堂帖》之中。《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傳。
【集评】:
《宋史·米芾傳》:“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臨移,至亂眞,不可辨;精於鑒裁,遇古器物、舊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宋蘇軾《東坡集》:“海嶽平生篆、隷、眞、行、草書,風檣陣馬,沉着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宋黃庭堅《山谷題跋》:“余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斲陣,強弩射千里,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然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耳。”宋《宣和書譜》:“米芾書學羲之,篆宗史籀,隷法師宜官。晚年出入規矩,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寸紙數字,人爭售之以爲珍玩。請求碑榜,戶外之履常滿。家藏古帖甚富,名其所藏爲《寶晉齋帖》。”宋高宗《翰墨志》:“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芾於眞楷、篆、隷不甚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然千古效其法者,不過得其外貌。高視闊步,氣韻軒昂,殊不究其中六朝妙處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支遁道人愛馬特愛其神駿,余於芾字亦然。”宋趙希鵠《洞天淸錄》:“南宮本學顏,後自成一家。於側掠拏趯,動循古法度,無一筆妄作。”宋周必大《平園集》:“元章初學羅讓書,其後超邁入神,殆非側勒弩趯策掠墜磔所能束縛也。”宋王仲暉《雪舟勝語》:“婢之婢世謂之重台,評書者謂羊欣書似婢學夫人,米芾學欣書,故高宗謂米字爲重台。”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元章有書名,其投筆能盡管城子五指撮之勢,翩翩若飛,結字殊飄逸,而少法度。其得意處大似李北海。間能合者時,竊小王風味也。魯公(指蔡京)一日問芾:‘今能書者有幾?’芾對曰:‘自晚唐柳氏,近時公家兄弟是也。’蓋指魯公與文正公(蔡卞)耳。公更詢其次,則曰芾也。”宋孫覿《〈向太后挽詞〉跋》:“米南宮跅弛不羈之士,喜爲崖異單鷙驚世駭俗之行,故其書亦類其人,超軼絕塵,不踐陳迹。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而絕出筆墨畦徑之外,眞一代之奇迹也。”元虞集《道園學古錄》:“米南宮書神氣飛揚,筋骨雄毅,而晉魏法度自整然也。”又,“大抵宋人書,自蔡君謨以上,猶有前代意。其後坡、谷出,遂風靡從之,而魏晉之法盡矣。米元章,黃長睿諸公,方知古法。而長睿所書不迨所言,紹彭最佳而世遂不傳;米氏父子書最盛行,舉世學其奇怪,不獨江南爲然,金朝有用其法者,亦以善書得名而流弊南方特盛,遂有於湖(張孝祥)之險,至於即之(張即之)惡謬極矣。”明宋濂《宋學士集》:“余嘗評海嶽翁書如李白醉中賦詩,雖其姿態傾倒,不拘禮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文。”明胡儼《〈樂兄帖〉跋》:“臨者謂草書之變始張旭,行書之變由米老;或又謂其神鋒太峻,如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然用草有法,要自成一家,未易到也。”明董其昌《〈樂兄帖〉跋》:“米元章帖有云:余十歲學唐碑,自成一家。人稱爲似李邕,心惡之,乃師沈傳師與王大令。它日又云:吾書無一筆王右軍俗氣。其自負如此。即英雄欺人,亦開書家眼目,不得以山谷所評仲由未見孔子時氣象相看也。”明沈周《〈蜀素帖〉跋》:“襄陽公在當代,愛積晉唐法書,種種必自臨搨,務求逼眞。時以眞迹混出,眩惑人目。或被人指捅,相與發笑。然亦自試其藝之精,抑試人之知。如此所以名書於宋,與蔡、蘇、黃爲四大家,後之人惡敢議其劣,亦不容諛其優矣。”明王鐸《〈吳江舟中詩帖〉跋》:“米芾書本羲、獻,縱橫飄忽,飛仙哉!深得《蘭亭》法,不規規摹擬,予爲焚香寢臥其下。”明項穆《書法雅言》:“蘇之點畫雄勁,米之氣勢超動,是其長也;蘇之濃聳稜側,米之猛放驕淫,是其短也。皆緣天資雖勝,學力乃疏,手不從心,藉此掩醜。”又,“米若風流公子染患癰疣,馳馬試劍而叫笑,旁若無人。”明何良俊《四友齋書論》:“元章過於姿媚,如豐肌美婦,神采照人,所乏者骨氣耳。”淸朱和羹《臨池心解》:“元章書夭矯跌宕,咸稱其自創一法,不知其全學陸柬之《頭陀寺碑》。陸書少傳世,元章亦悶不言耳。”淸梁巘《承晉齋積聞錄》:“米元章書空靈處本於褚。”又,“米海嶽軟筆作書,下筆極細,鈎剔極粗,放蕩散漫,太無規矩,終不爲佳也。”又《評書帖》:“(元章書)放軼詭怪,實肇惡派。”淸劉熙載《藝槪》:“米元章書大段出於河南,而復善摹各體。當其刻意宗古,一時有集字之譏;迨旣自成家,則惟變所適,不得以轍迹求之矣。”又,“米元章書脫落凡近,雖時有諧氣,而諧不傷雅,故高流鮮或訾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