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夏日遊石淙詩

夏日遊石淙詩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唐武周久視元年(700)五月刻。摩崖石刻。薛曜書。正書。三十九行,行四十二字。在河南登封石淙山北崖。明搨本李顯詩“炫珠光”之“炫”字“火”部完好;徐彥伯詩“焜煌”之“焜”字“曰”部完好;楊敬述詩“風泉俱合”之“俱”字上部右泐痕未與“泉”字相連。上海有正書局,日本二玄社皆有影印本。

【集评】:

    淸葉昌熾《語石》:“其書尙不逮暢整,媿難兄矣。觀《石淙序》,其轉折之處運筆太重,如黛幹霜皮,磥砢多節,又如側出之水竹箭,奔騰至千里,一曲之處,忽博而過顙,不免捉襟肘見矣”。淸楊守敬《平碑記》:“書法瘦勁奇偉,郭蘭若謂爲宋徽宗瘦金之祖,良是。”淸康有爲《廣藝舟雙楫》:“褚、薛筆法,淸虛高簡,若《伊闕石龕銘》、《石淙序》、《大周封禪壇碑》,亦何所惡!”又,“薛曜之《石淙序》,其瘦硬亦出於《弔比文》;其出鋒縱筆,則亦出於見義淵。”又,“《孟達法師》、《伊闕石龕》、《石淙序》瘦硬若屈鐵,猶有高曾矩矱。”

【赏析】:

    

    《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寫得方整剛挺,骨力峻峭,有褚遂良的體骨,只是竪畫起筆及轉折處的重頓比褚遂良更有過之,形成如骨節般的腫大。從楷書法度來看,近乎“病筆”,有“竹節”之嫌。撇捺的出鋒也過於尖細,結體明顯傾側,因此而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康有爲云:“《石淙詩》瘦硬若屈鐵,猶有高曾矩矱。”梁巘也稱“薛曜書瘦硬,開山谷之門”。其實他的堂弟薛稷的書法也是出自同宗,合稱“二薛”,但薛稷在“病筆”上收斂了許多,因此成就比他大得多。後來宋徽宗的瘦金體大約是在薛曜瘦硬的基礎上進一步誇張的結果吧。

    書學上有所謂運行八病之說,其中的“鶴膝”,即指筆畫兩端輕,中央重,形如鶴膝。近人亦將橫畫收筆時向右下重頓稱爲“墜尾”,視作病筆。在《夏日遊石淙詩》中,這兩種“病筆”都可找到。

    這通碑中,筆只要運行到字的右肩轉角處,書者必將筆端向一旁撩起,形成腫節,可謂典型的“鶴膝”。橫畫的收筆處,亦時有向右下重頓者,不用說也是“墜尾”。由於這種“病筆”出在唐代名家筆下,於是,後世論者雖然也認爲其“暴筋露骨”,却認爲這“與北魏時代的古法很相似”,“或許是另外一個傳承系統的筆法的忠實再現”。(《中國歷代書法》)。或認爲“在書家又別一體”(《抱經堂文集》)。辯解是不需要的。因爲問題不在於有無這種筆法,而在於這種筆法是否美。應該說,這通碑中筆畫挺拔,直如矢,勁如鐵。這兩種“病筆”望之如枯藤冒樹,夭矯攫拿,與整個字體結構是協調統一的。

    宋徽宗趙佶正是取法於薛曜的這種筆法,而獨創出有名的“瘦金體”。這說明柔韌光潔的柳條是一種美,錯節盤旋的梅枝也是一種美。人們有時更厚愛於後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薛曜

下一篇:董義墓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