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詞軸
【简介】:
近代·喬大壯書於乙酉(1945)。紙本。行書。凡五行,共七十四字。刊於《民國時期書法》(中)。
【赏析】:
喬大壯是一位詞人,一位文學家,但又鐵骨錚錚,所以他的書法是詞人之書,但又偉岸不群。大壯十歲從成都名宿顧印愚學書,初學虞世南《夫子廟堂碑》,三十三歲應魯迅的要求,爲魯迅寫《離騷》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鳺之先鳴。”此聯全用虞世南法,虞世南《夫子廟堂碑》是出名的難學,主要是虞書內涵,無從用力,初學學得不好,就會疲軟無力。但他寫虞書却不是這樣,沒有軟弱的迹象,眞所謂“棉裹針,中藏稜”,旣有肉,又有骨,很有風神。他寫虞字,又能去匀、去板。楷書最怕匀、板,即所謂要“作眞如草”。但眞能做到却難之又難。他常在點畫上求變化,着意留筆。這也是他主張寫字不要完全橫平竪直,靜中求動的方法。確實他的字寫得非常之活。
明白了他楷書的這段來由,才能看懂他的這幅行楷字。這幅字已不是他早年的那種風格了。乙酉是一九四五年,當時他已五十四歲,在山城重慶中央大學任敎。書風仍是虞法圓筆,但已兼有褚遂良及《蘭亭》法,細筋入骨。亦如褚遂良,早年寫《孟法師碑》,平正闊達,而平正之極,歸於險絕。(但是須要的是先有平正,後有險絕。如果平正不足,那是只有滿紙唐突,不可與險絕混同。)他又精刻印,好字又配好印。就是從前的書家能塡詞,也不一定能刻印,而他的書法,合詞、書、印爲一,眞是三絕難能。最後還要指出以上所論,只是他的書法的形式之美。如要說到他書法的內涵,亦如人的內心,那更是美不可言。需知有他的祖父茂萱敢收戊戌六君子的屍骨的這種家敎,才使他能以刻印所得一萬元,去救助不肯屈膝在日人鐵蹄下以致凍餓的徐森玉。大壯才能寫出這樣的字,而這都是半點勉強做不來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