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司馬昞墓誌

司馬昞墓誌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魏故持節左將軍平州刺史宜陽子司馬使君墓誌銘》。北魏正光元年(520)十月刻。正書。十八行,行十七字。誌蓋正書“墓誌銘”三字。淸乾隆二十年(1755)河南孟縣葛村出土。曾歸張大士、邑令周洵,後佚。誌蓋曾歸邑人李洵、長白端方。原搨極少。翻刻本不佳。日本博文堂影印羅振玉藏原搨本。上海神州國光社、藝苑眞賞社有影印本。趙萬里輯入《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

【赏析】:

    

    北魏時期,隨着佛敎的東傳流行,在中國造就了以龍門、雲崗等地爲代表的石窟藝術。作爲石刻造像附屬的造像記,由於是民間書手和刻石匠師的隨意創作,帶有粗獷的風格和被後人稱作“天趣”的稚味,它開創了北朝書法所特有的境地,這對北魏後夾的書法或多或少地帶來一定的影響。

    《司馬昞墓誌》刻於北魏正光元年(520),這個時期典型的北魏書體風格已經形成,從存世的一些造像記、墓誌銘中我們可以淸楚地看出這一點。令人感興趣的是《司馬昞墓誌》旣不類似造像記那樣隨意用刀鑿刻而成帶有野味,也不像同時期其它一些典型北魏作品諸如《張猛龍碑》(正光三年,522)那樣追求對比強烈、左倚右斜的結構,相反却是以其平穩的姿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給人以一種抒情優美的感受。雖然它仍帶有一般北魏作品的痕迹,如起筆露鋒直入較爲明顯,撇捺左右伸張,個別字的結構欹斜謙讓,但整體上看字形一般較爲扁平,取橫勢,帶有極強的裝飾性,用筆也較爲精到,剛柔相濟,刻工精良,可以說在北魏作品中它是更接近於隋代及初唐楷書的一類作品。它的美是一種成熟的美,一種端莊的美,較之其它一些作品,雖在“天趣”上有所失,但是這種成熟美是在理性作用下形成並完善的,帶有人的主觀意識,這恐怕在當時特定的書法創作條件下是不多見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翟蠻造像記

下一篇:楊要光造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