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議帖
【简介】:
宋·米芾書。白麻紙本。行書。縱31.8cm。故宮博物院藏。刊於日本《中國書道全集》(五)。
【赏析】:
世人形象地把米書比作是“風檣陣馬”,《公議帖》給人的正是這種感覺。
《長至帖》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它那別具一格的章法,全帖分行爲八,行行疏朗,首兩行與末兩行均書寫貫底,中間四行因尺牘行文的關係,二、三、五字不等;作者寫至第三行“於”時,忽然而止,調頭另取一行,再接二連三,使各行之間形成落差,總體上中間的四行字與首尾的四行字形成強烈的長短對比,同時在腹部留下巨大的空白,使長短不一的行文,頗似藤條下垂,參差不齊,饒有情趣。
《公議帖》給我們的第二印象是結體與章法的欹正交用,這是該帖的基本格調。側而反正、化險爲夷是米芾結字的絕技,仔細觀賞他的字,或上側而下正,或上正而下側,或右側而左正,或左側而右正,隨機應變,因勢生形,無所不在。屬於第一種情况的如“首”、“長”等字,屬於第三種情况的如“淸”、“朝”等字,無論何種變化,均以平衡爲終歸,達到磊砢不平的審美效果。非常巧妙而自然的是,米芾又把這一結字原則嫻熟地注入章法之中,相映成趣,耐人尋味。運筆的靈巧,又強化了結字與章法的表現形式,這也是《公議帖》給我們的第三印象。有趣的是,他曾頗爲自負地說:“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他依着筆勢不斷用不同的筆鋒,於俯仰向背、轉折頓挫、正側行留之中毫不保留地展示
出來,人們隨着他的指向而得到沉着和痛快的感受。如果說第一行由於初落筆,還顯得稍爲拘謹的話,那麼隨着筆勢的展開,行至最後一行時却能手下生風,尤其是“芾頓首再拜”,若賽跑的冲刺,越接近終點,速度就越快,“拜”字的最後二筆,分明是運動員衝過終點的一刹那,長長的枯筆,給人們的感覺是一陣風,眞有目不暇接之感;故朱熹稱米書爲“天馬脫銜、追風逐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