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臨流沙墜簡屏

臨流沙墜簡屏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現代·胡小石書於一九三二年。紙本。隷、章草、楷、草四體書。凡四條,每條均三行,共八十九字。刊於《中國書法》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赏析】:

    胡小石書法分三期。此幅流沙墜簡乃第二期的精品,第二期始自一九二六年前後,始改署款“煒”字作“煒”,白匋已入門下,常得親見其染翰,聞其緖論。先生日有字課,於金文則兼臨周前期方筆、後期圓筆、與齊楚兩派文字。小篆臨秦權、詔版,皆用梅庵之方法,行筆有頓挫。隷書八分,則以《張遷碑》爲主(因此《書學史》論漢碑流派,首舉《張遷碑》),旁及各派,後得新出土之《馬姜碑》,喜其矯變,亦臨多次。嘗論淸代學《張遷碑》者,以道州(何紹基)汀州(伊秉綬)爲最有成就,小石自道州入,服其能用頓挫空靈之筆,由貌似而至於不似,每臨此碑,輒有“不能忘道州”之嘆。眞書常臨鍾繇《戎路帖》,以其雖出後摹,仍保存較多之分勢,又常臨梁具義淵之《蕭憺碑》與《蕭秀西碑》碑陰以及隋《董美人》、《常醜奴》兩墓誌。雖在《書學史》中推崇唐諸大家,而從未作臨摹,以其結體以整齊爲主,遜於梁隋碑誌有自然天趣也。行草書臨王獻之,兼臨宋蘇、黃、米三家,皆取其有創造性,最賞米書“刷”字訣。其論明人書,則謂明人皆精帖學,中葉如祝枝山、文徵明雖有成就,未能脫唐人鍾、王之成規。至晚明董其昌、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王鐸諸家出,始能擺脫藩籬,別開生面,而董書實爲明書第一,以其楷書以醜爲美,行草着空意多,着紙意少,以虛神替實筆,在書學史中爲獨創也。又謂“明末華亭(董其昌)善用柔,石齋(黃道周)鴻寶(倪元璐)善用剛。每欲爲兩派溝通之。”又謂“淸人誤於館閣體,整齊匀稱如算子,盡失天趣,爲書家大厄。行草則董書影響一代,其能遺貌取神者,惟劉墉八十以後書、何道州、伊汀州三家而已。其不受影響者僅鄧完白(石如)一人,是稱豪傑。惜所見漢晉墨迹不多,其篆書學漢碑額,隷楷學唐人,未免有所局限耳”。於此可見小石取義之高、自勵之嚴與致力之勤,是爲第二期。此臨流沙墜簡四條屏,書於一九三二年,爲這一時期精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流芳布馥書軸

下一篇:即是遠嗣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