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图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作品赏析】:
明清以来,民间流行此类年画。从冬至后一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九九共八十一天。人们往往在冬至那天画素梅一枝,共作八十一个花瓣,先不着色。冬至后,逐日渲染其一,全部染完则九九已过。自此春意萌生,大地复苏,天气转暖,寒意消除,故而称之为“九九消寒图”。另一种是作填字用的,即选购每字九画的九个字,每日依字填一笔画,全部填满亦需八十一天,正应“九九消寒”之说。
此图属于填字式的“九九消寒图”。画面描绘的是老百姓所喜爱的三出娃娃戏:“破红洲”、“洪洋洞”、“南阳关”。在戏名下面,各表戏中一个具体场景。娃娃们皆穿着兜兜,戴着戏帽髯口,使刀弄棍,挥旗作势,十分逗人喜爱,充满了民间艺术的浓郁的生活情味。戏名每个字均为九画,共九个字,都用双勾法写成,供每日填染之用。最上方有“九九消寒之图”六字,每字均写在转轮式的圆框里,寓有时光流逝似转轮之意,说明了古代民众对时间的珍视和对春光的渴望。在技法上,这幅画构图严谨,三出戏中的七个娃娃演员贯连一起,安排得井然有序。人物造型生动优美,线条流畅刚健。背景中的栏干和花石经过精心安排,也描绘得十分精致。在色彩运用上,多用固有色,极少用重迭色。注重色相的对比,使用了大红、大绿等较大的颜色色块,造成了民间绘画特有的鲜艳色泽,极富于装饰效果,使人感到热烈红火,具有浓郁的民间和地方特色。
清 民间木版年画 纸本设色 纵39.5厘米 横65.5厘米产白天津杨柳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