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方鼎銘
【简介】:
商代晚期器銘,一九三九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武官村商墓。鼎方形,通高133cm、器口110×78cm,重八百七十五公斤,爲我國已發現的最大靑銅禮器。腹壁鑄銘文“司(或釋后)母戊”三字。據考“母戊”爲武乙配偶。今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銅器銘文選》(一)收入。
【赏析】:
商代晚期金文所體現的藝術精神大體可以和同時的甲骨文相呼應,但却又始終保持着與甲骨文相區別的風格和美感內涵。例如,在製作字模之前,它有着一個完整的書寫過程,也具有書寫的意韻美感;其后是陶範的整治燒製,對字形和線條再作修描增飾以及對某些字和肥筆作特殊處理,從而產生了工藝性頗強的商代和西周早期金文的典型特徵。這樣,我們對有着書寫、製範、鑄造三個過程,有着書寫和工藝修飾這雙重性格的金文書法的欣賞,也勢必應突破漢魏以來逐漸形成的方法和習慣,去歷史地分析它們,才能發掘其掩飾在形式之內的全部美感意蘊。
《司母戊方鼎》是出土商代有銘銅器中較早的一件。它是帶着與甲骨文風格趣旨均不相同的鄭重和圓熟出現在我們面前的。
銘文僅“司(或釋后)母戊”三字,却能揖讓交互,錯落跌宕,其渾然一體的巧妙構思,不禁使人聯想到“匠心獨運”、“巧奪天工”一類的讚嘆之辭。的確,它的章法佈局用這樣的評語是當之無愧的。它的線條有工匠製範模時留下的修摩痕迹,但生動肥厚,不失玉環麗姿;而透過裝飾的外表,仍可以體味到它那筆力沉雄凝重、圓暢從容的大將風度。楚霸王項羽在告別虞姬之際,曾作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司母戊方鼎》銘文就有這樣的力度和偉岸。它沉積着商王朝“肇域彼四海”的光輝和雄強,它有着四海方國“莫敢不來享”的矜持和自信,它有着與方鼎那巨大形體相同的威嚴和震懾。它那象形意味頗濃的古老字形,披着神秘的彩衣,似乎在向人們述說着三千多年前的性格和價値,還有它所閱歷的人間滄桑。盤庚遷殷的二百七十多年,爲商王朝帶來了穩定的發展,《司母戊方鼎》是鼎盛時代的產物,它所體現出來的氣象,自然與衆不同。了解每一件書法作品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無疑會幫助人們進入作品欣賞中的美感深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