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子通都監尺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翛書。紙本。行書。尺牘一則。凡七行,每行字數不一,共四十三字,33.5×35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墨緣滙觀》、《石渠寶笈續編》著錄。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三)。
【集评】:
明顧復《平生壯觀》:“札字類於京。姜氏以歐陽文忠稱之。”淸安岐《墨緣滙觀》:“行書七行,不失家法。字大徑寸,……蔡氏父子兄弟奸邪誤國,固非君子所取。若取其書法之妙,又不可以人廢藝也。”
淸嚴可均《鐵橋漫稿》:“蔡翛即京次子,筆法麗逸,頗似徽宗。”
【赏析】:
在衆多的宋代書家中,蔡條的名氣平平,但却是個不應忽視的人物。以前對他研究的不夠,應該說是一個疏忽。因爲他旣是一個善於繼承融合的學子,又是一個對後世有過一定影響的先師。
繼承方面,除來自家傳以外,我們還從“承”、“薰”、“修”、“畢”等字中看到了黃山谷的影子;從“辱”、“尊”、“來”、“承”等字下面的一竪鈎發現了宋徽宗的痕迹。而這一切,又都被蔡翛融合得自然、和諧,如出己意。
再說影響,撇開章法不談,我們試從淸朝王鐸墨迹中挑出“感”、“慰”、“晤”、“見”、“馳”等字與此幅作品中相應的字作造型方面的比較,你就會發現二者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言而喩,王鐸在結體造形上顯然是受了蔡條的直接影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