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小传】:
宋眞宗天禧五年——宋哲宗元祐元年(1021—1086)。字介甫,小字貛郞,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慶曆二年進士。除簽書淮南判官,召試館職,知制誥。嘉祐三年上書,力主變法。神宗即位,召爲翰林學士,熙寧二年拜參知政事,三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尙書左僕射,行新政。九年,罷相,退居江寧。封舒國公,改荆國公。紹聖中謚曰文,追封舒王。安石精於詩文,爲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亦精《經》學。工書。亦能畫山水,全法李昭道。著有《臨川集》、《周宮新義》、《唐百家詩選》、《字說》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有傳。
【集评】:
宋蘇軾《東坡集》:“荆公書得無法之法,然不可學。”宋黃庭堅《山谷集》:“王荆公書法奇古,似晋宋間人筆墨。”又,“王荆公書字得古人法,出於楊虛白。”又,“荆公有古人氣質而不端正,然筆間甚遒。”宋米芾《海嶽名言》:“文公學楊凝式,人鮮知之。”宋李之儀《姑溪集》:“荆公運筆,如揷兩翼,凌轢於霜空雕鶚之後。”宋張邦基《墨莊漫錄》:“王荆公書法淸勁峭拔,飄飄不凡,世謂之橫風疾雨。黃魯直謂學王濛,米元章謂學楊凝式。以余觀之,乃天然如此。”元黃晉《文獻公集》:“荆公書風神閑逸,韻度淸美。”明陳善《杭州志》:“安石學沈遼,筆法得其淸勁。”明項元汴《王安石書〈首楞嚴經旨要〉跋》:“(荆公)凡作字,率多淡墨疾書。初未嘗略經意,惟達其辭而已。然使積學盡力莫能到。評書者謂得晉唐人用筆法,美而不妖艷,瘦而不枯瘁。黃庭堅云: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蕭散簡遠,如高人勝士,敝衣敗履,行乎大車駟馬之間,而目光在牛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