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李邕

李邕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小传】:

    唐高宗儀鳳三年—唐玄宗天寶六年(678—747)。字泰和。江都(今江蘇揚州)人。開元中爲官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以注《文選》擅名。其書初學王羲之,後擺脫其形迹獨創一格。以行書書碑,時稱“書中仙手”。傳世書迹有《麓山寺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等。明人輯有《李北海集》。《舊唐書》卷百九十、《新唐書》卷二百二皆有傳。

【集评】:

    唐呂總《續書評》:“(眞行書)如華嶽三峰,黃河一曲。”宋《宣和書譜》:“邕初學,變右軍行法,頓挫起伏,旣得其妙,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裴休見其碑云:‘觀北海書,想見其風采。’大抵人之才術多不兼稱;王羲之以書掩其父,李淳風以術映其學。文章書翰俱重於時,惟邕得之。當時奉金帛而求邕書,前後所受鉅萬餘,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觀邕之墨迹,其源流實出於羲之。議者以謂骨氣洞達。奕奕,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於實也。杜甫作歌以美之曰:‘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淸製。’爲世之所仰慕,率皆如是。”宋朱長文《續書斷》:“邕書如寬大長者,逶迤自肆,而終歸於法度,能品之優者也。”

    宋米芾《海嶽名言》:“李邕脫子敬體,總乏纖濃。”又《書史》:“李邕如乍富小民,舉動強屈,禮節生疏。”元鄭杓、劉有定《衍極並注》:“初行草文書,自魏晉以來,惟用簡札,至銘刻必正書之。故鍾繇正書謂之銘石,虞、褚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變右軍行法,勁拙起伏,自矜其能,銘石悉以行狎書文,而後世多效尤矣。”明項穆《書法雅言》:“李邕初師逸少,擺脫舊習,筆力更新,下手挺聳,終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明趙崡《石墨鐫華》:“北海分隷固而遒逸。”明汪砢玉《珊瑚網》:“嵎子山云:‘李北海翩翩自肆,乍見不使人敬,而久乃愛之。,”明張丑《淸河書畫舫》:“北海太守李邕始變右軍行法,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明謝縉《春雨齋續書評》:“李北海樓台映日,花木逢春。”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黃長睿評張從申書出於李北海,趙子固又以北海學子敬,病在倚側,若張從申即無此矣。然從申書實似北海之《法華寺碑》,而北海出奇不窮,故當勝三舍。余嘗謂右軍如龍,北海如象,世必有肯余言者。”

    淸馮班《鈍吟書要》:“董宗伯云,王右軍如龍,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軍如鳳,李北海如俊鷹。”

    淸梁巘《承晉齋積聞錄》:“北海逸氣生動,通身貫注,裴休所謂書中仙手者也,且有英雄蓋世之槪。”又,“北海書縱橫而整齊。”又,“北海書全憑氣力,拓開間架。”

    淸何紹基《東洲草堂文鈔》:“北海書發源北朝,復以其干將莫邪之氣决蕩而出,與歐虞規矩山陰者殊派,而掩有徐會稽、張司直之勝。”

    淸包世臣《藝舟雙楫》:“北海如熊肥而更捷。”

    淸劉熙載《藝槪》:“李北海書氣體高異,所難尤在一點一畫皆如抛磚落地,使人不敢以虛憍之意擬之。”又,“李北海書以拗峭勝,而落落不涉作爲。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謂‘似我者俗,學我者死,也。”又,“李北海、徐季海書多得異勢,然所恃全在筆力。”

    淸魯一貞《玉燕樓書法》:“李北海豪氣挺拔,特少韻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蔡夫人張氏墓誌

下一篇:葉有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