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將軍印
將軍印在古代印章中是一種風格獨特的印章。由於人們習慣把兩漢、新莽到魏晉南北朝這段時間的印,泛稱爲漢印,將軍印也不例外地包括這一階段。絕大多數將軍印的面目,多爲率意之作,這是因爲軍情驟變,臨時在軍中任命,其印往往是倉促間急就以刀直接鑿成,因爲這類將軍用印一般稱“章”不稱“印”,故又稱“急就章”。
與鑄印相比較,將軍印章法無拘無束,刀法自然,鋒頴逼人,給後世的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來楚生等的影響是極大的。
“凌江將軍章”一印筆畫堅挺,斬釘截鐵,“將軍”二字佔地較多,“軍”字的寶蓋力能扛鼎。“凌江”二字之三點水作了微小的變化,避免了雷同帶來的重複感,全印下部留紅較多,使氣息舒展,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昭威將軍章”、“新邢軍護軍章”是兩方帶有隷意的罕見將軍印,“昭、威”的右半部、“將”字的“寸”部、“護”字的“言”旁,純是隷書用筆,有些部分還有楷書的用筆,這就是白石老人讚嘆的漢代人“膽敢獨造”的創造膽魄。
“巧工中郞將印”一印緊縮中宮,舒其左右,“工、郞”二字十分隨意,也兼具隷味,這種或疏或密,全然不受章法束縛的創作,生動地反映了當年軍情緊急中以刀當筆,一揮而就的沙場風致。此印末字用“印”而不用“章”。
“赤城護軍章”奔放不羈,筆畫最多的“護”字竟縮居不到六分之一的地位,而“城”字筆畫不多,却旁若無人地佔據大片空地。“赤”字密上舒下,略帶欹側的姿態,“軍”字的秃寶蓋竪畫的開放性支撑,“章”字的頭重脚輕,都給全印增加了一層豪放氣度與拙味。
“安遠將軍章,,一印前四字大小雜陳,姿態各異,四字之間或分或連,具有一種稚拙的動感。前三字均有筆畫遺漏,可見當時軍情之緊急,想必是迫在眉睫。欣賞這類印,如同欣賞那些充滿童心的圖畫。
“鷹揚將軍章”一印首二字橫直筆畫特多,應該說難度較高,但作者以輕靈的運刀,刻出的一道道犀利的線條,解决了這一難題,可說此二字繁而不覺其繁。“將”字左旁與上一方印的“將”字一樣,下部少了一個轉折,但又不覺其簡。這種匆忙中的筆畫遺漏,可說是奇趣難掩。下部的留紅所形成的疏密對比,也是此印的一大特點。
“平難將軍章”全印的生動全在於一個“將”字,左高右低,左工右放,右半部誇張又右傾擠壓,造成了“平”字的驚愕與緊張,“章”字佔地也不足三分之一,如同樂園裏來了一個頑童,頓時打破了平靜,增添了活躍的氣氛。
“鎭遠將軍章,,一印斂右而松左,讓筆畫偏多的首二字緊縮,在筆畫上又有所刪簡,也與左半印的空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下部留出的一條長邊,使印章的四邊也避免了雷同並產生一種穩定感。
“伏波將軍章”的加框爲此印特點,在衆多的將軍印中,加框者實屬極少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