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緖墓誌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大魏征東大將軍大宗正卿洛州刺史樂安王墓誌銘》。北魏正始四年(507)十月刻。正書。三十六行,行二十七字。66×68cm。一九一六年河南洛陽安駕溝出土。曾歸天津徐世昌。有翻刻本。翻刻本六行末“”字“曰”部中小橫未刻。
【赏析】:
建安三國時代,古文經學壓倒了今文經學,玄學與佛敎相繼崛起,後來佛敎又代替了老莊玄學,文藝的變革派不僅壓倒了保守派,而且也接受了佛敎的影響。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書法藝術隨之實現了一大轉變,從而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着獨特的地位,它以隷書到楷書過渡時期的變態爲標誌。熟悉龍門二十品與西南大小二爨的人,一看元緖墓志,便知其它們之間的大同小異了。
通觀而論,元緖墓誌的眞書似楷而兼隷,較早期的魏書嚴整多變,楷法較多,尤其是結體及其間不少的捺筆發鋒,多有提按多變的圓意。然而又較楷書多方,結體尙不如楷書那樣規範化與定型化。字形堅實,隷楷交雜,端莊樸茂,結構又逸宕多變。用筆方稜沉著,雄健雋發,綿密挺遒,文質斑爛,楷法多而隷意寡,中宮緊密而外緣恣肆。正如康有爲評論的那樣:“體莊茂而宕以逸氣,力沉著而出以澀筆。”洋溢着一種淸高雄邁,峻健偉茂的神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