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開通褒斜道刻石

開通褒斜道刻石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漢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俗稱《大開通》。摩崖書。東漢永平六年(63)刻。石在陝西褒城(今勉縣)北石門溪谷道中。爲現存東漢摩崖刻石中之最早者。宋紹熙末(1194),石刻爲南鄭令臨淄晏袤所發現,刻釋文於其旁。後爲苔蘚所掩,六百餘年無人知。直至淸爲畢沅重新發現,爲世所重。現石移置漢中博物館。據淸王昶《金石萃編》記:“石橫廣一丈二寸;寬前段三尺二寸五分,中段四尺五寸,後段五尺五寸。”隷書。十六行,行五至十一字不等。藝苑眞賞社有縮印本。科普出版社《中國歷代書藝槪覽》有局部縮印圖版。《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

【集评】:

    淸劉熙載《藝槪》:“隷之古也。”方朔《枕經堂金石書書題跋》:“以篆爲隷,亦由篆變隷之日,渾樸蒼勁,前之《魯孝王石刻》、《天鳳石刻》,後之《祀三公山碑》、《延光殘碑》、《裴岑紀功碑》、《河南侯碑》、《李苞開通閣道題名》均不及”。康有爲《廣藝舟雙楫》:“變圓爲方,削繁成簡,遂成漢分。”“以篆筆作隷者”。楊守敬《平碑記》:“按其字體,長短廣狹,參差不齊,天然古秀若石紋然,百代而下,無從摹擬,此之謂神品。”

【赏析】:

    此石二字氣魄宏偉,力量外張,佈勢飽滿,筆力遒勁,以篆意作隷,藏頭護尾,筆畫較細但不致小氣單薄。橫竪筆畫平直中取斜勢,靜中取動,安穩中見飄逸。“開通”二字橫竪筆畫較多,特別是“開”字,全是橫竪構成,若將橫竪一律寫平正,勢必呆板,而“通”字之“辵”部與平正的橫竪又很難協調。書者將“開”字、“通”字橫、竪由平正寫成略微歪斜,“辵”部一捺寫得較平,整個“辵”部與二字整體筆畫趨向和諧並統一於平穩運動的勢態之中,這正是此石刻用心之處。整體看,從“開”字的第一筆至“通”字的最後一筆“一以貫之”,氣息通暢,“通”字的“甬”部寫得十分飽滿,而“辵”部緊緊與其抱合,使平匀的佈白中產生疏密對比變化。

    結字注重取勢,使字字高古奇偉。“開”字所有橫畫,一律向右上傾斜,打破一般的平衡方法,運用重複的手段,使此字取得整體的動勢。“通”字更令人驚駭,“甬”部誇大到如此地步,奇偉之氣咄咄逼人,令常人不可以夢見!

    開通褒斜道刻石不愧是我國書法遺迹中的一朶奇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