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草書千字文

草書千字文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唐·釋高閑書。墨迹本。紙本。草書。30.8×331.3cm。殘本。存“莽”字以下五十二行,二百四十三字。鈐有“樞”、“式古堂書畫”、“查映山考藏圖書”、“安儀周家珍藏”、“畢澗飛珍藏印”、“完顏景賢精鑒”、“葉公綽”等鑒藏印。曾經宋趙明誠、元鮮于樞、明方鳴謙、淸卞永譽、安岐等收藏。現藏上海博物館。明汪砢玉《珊瑚網》、淸卞永譽《式古堂書畫滙考》、日本《書道全集》等著錄。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林佑跋:“馳縱不定,動不可留,靜不可推,有類於旭。”淸安岐《墨緣滙觀》:“筆墨俱佳,筆法奇偉,有自然淳古之氣發乎毫端。”

【赏析】:

    “顚旭狂素”似乎構成了唐代草法的引力場,以致後來學草者,每每要受到他們風格的浸染。作爲唐代釋氏高閑自然也有其出入這個引力場的過程。《廣川書跋》說:“觀閑書者,知隨步置履於旭之境矣。”而《書小史》又說:“高閑善草書,師懷素,深躬體勢。”高閑傳世草書不多,僅就此《千字文》殘卷來看,雖然在用筆的茂密與結體的流轉或可尋得旭、素的遺軌,但更主要的是高閑汲取了傳統草法中逸筆草草,縱情馳騁的意趣,只不過尙未臻高闊超然的境界,因此在形質與性情兩方面都不難深究其不足。一方面,在用筆上,以折爲主,缺乏圓勁渾成,在筆斷處容易產生氣勢不暢之感;另一方面,由於結體是行草兼並,而對如何處理行草矛盾因素的統一,略嫌涵融不足,在整體上也多少减弱了草法的魅力。當我們在觀賞單個的字迹時,可以獲得一種雄強逸宕的感覺,尤其有許多字不乏巧構妙成,表現出高閑磊落揮運的機趣。然而,當字與字聯繫起來作整體觀賞,這種暢快的感覺不由得削弱了許多,覺得作者有一種略有所思的遲疑。這與顚旭狂素的疾風驟雨式的傾吐相去很遠了。當然,我們並不排斥草法中靜態的把握與追求,而動與靜的最深的根源,還在於作者創作時的心態,在於作者怎樣把對宇宙動靜的規律化爲墨迹的意象,而這意象在墨迹的微觀中是可以得到呈現的。高閑在用筆中往往匆匆直掠,或者蓄力急趯,都表現了作者在揮運時一種並不靜穆的心態,那麼這種急促線條所表現的書法語言,它所要達到的意象也是以動態爲主要目標的。當高閑在整體上失去了動態的連貫性時,他的書法語言就失去了本應表達的動感意象,從而產生了動的心態與靜的視覺的矛盾。換言之,高閑尙未眞正達到心手雙暢的境界,使自己的情緖眞實地得到表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高閑

下一篇:吳彩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