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曁妻胡氏墓誌並蓋
【简介】:
全稱《大隋仁壽三年驃騎大將軍散騎常侍淮陽郡守張府君胡夫人等墓誌》。隋仁壽三年(603)刻。隷書。二十八行,行二十八字。75×75cm。蓋陽文篆書“齊故冠軍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周淮陽郡守張府君胡夫(人)等墓誌”,五行二十五字。一九二六年河南洛陽鳳凰台村出土,曾歸三原于氏。現藏陝西西安碑林。趙萬里輯入《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
【赏析】:
我國隋唐以前書法藝術的發展,大抵與文字發展演化的歷史同步。隷書是繼篆書之後新興的書體,它解散了小篆嚴謹繁雜的體勢結構,達到了書寫便利的目的,逐步取代篆書而成爲通用的書體。隨着隷書使用的廣泛和普及,隷書書法也漸臻完美。至東漢,隷書書法的法度完備,風格多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魏晉以後,楷書逐步興起和普及,經過一段楷、隷雜揉的過渡時期,隷書退出實用領域,爲楷書所取代。隷書書法僅以其獨特的審美價値被保留下來。淸代以前的隷書,大抵都取法東漢廟堂書法,強調其裝飾性,使之更爲方正和規範化,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
《張儉曁妻胡氏墓誌》便是經過兩晉南北朝時期由隷向楷過渡以後的作品。已經完全沒有楷隷雜揉的現象。明顯地表現出向東漢廟堂書法回歸的審美趨向。
此誌取法《乙瑛碑》而方正過之。書法平穩工整,筆力飽滿遒勁。用筆強調線條端點的提按、轉折,鈎筆處多用頓挫筆法,使其更顯方勁,明顯受到楷書筆法的影響。縱觀全篇,平穩方正有餘而氣勢不足,而且雕琢過甚,全無天趣,漢隷那種樸茂俊逸的韻味和瀟灑飛動的風味已蕩然無存。
過分強調裝飾性,一味追求平穩工整使之日趨僵化,正是隋、唐隷書書法的致命傷。此誌可以說是這種“雖工不貴”的隷書書法的代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