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贈居之仁兄聯

贈居之仁兄聯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近代·吳郁生八十三歲書。行書。紙本。凡上下聯十四字,款十二字。刊於《民國時期書法》(上)。

【赏析】:

    八十三歲的吳郁生的行書聯,很可以與八十四歲吳敬恒的行書聯對比而觀。兩人年歲相仿,書作却各有特色。吳郁生的行書刻上了李北海的印記,李北海曾以行書大膽入碑,行中有楷,楷行相雜,天趣自然。吳氏此作有過《麓山寺碑》的滋養,但不同之處也是突出的。《麓山寺碑》用筆堅勁,體勢峻拔,上疏下密,似欹反正,在凌厲之中含有渾厚蘊藉。吳氏的用筆直爽利落,每一劃過,着盡全身之力,但他與吳敬恒相類,也嫌直露了一些,行筆挾風帶雨,停留過程减少了,可以借助緩行而注入紙中的墨韻,因此而被减弱。線條繃得過緊。這一點,在唐柳公權的楷書中,也時時可見到。吳氏取勢中有一個現象是値得注意的,字取斜勢,盡力發揮左邊的功能,凡撇都極力向左掠去,左面筆劃顯得活躍繁盛,看看“客”字的長撇,延伸得何等氣勢蒼茫,而捺則作長點處理,處處是“盤馬彎弓惜不發”,左面的延伸,使造型亦有偏頗,然作者還是想盡辦法來整頓,左邊的造型,常常起一個鎭定作用。李世民曾論道:“殊不學其形勢,性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吳書骨力雄健,這一斜勢更助於風馳電掣,老人不老,信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吳郁生

下一篇:與沙門曇學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