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书法有几种写法
撰稿:郭良实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书家笔下,或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着不同的造型。在文字学上,把这种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称之为异体字。今天我们来看看“虎”字有哪些异体字。
我们检索异体字字典,发现“虎”字的楷书异体字多达三十余种。从字形上加以辨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从先秦古文字来看,“虎”颇具象形意味,有虎头,虎身、虎足、虎尾。战国文字中虎身、足、爪、尾的形态简化为“人”形。小篆承续了这种写法。《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属皆从虎。”“虎足象人足”的说法,恐怕难以令人信服,有附会之嫌,一些学者对此也有评判。

“虎”字演变成图例
沿着“虎”字演变的脉络,不难看出其蜕变的过程。“

”这些写法,在三国魏晋时期已经成为主流,以此为依据,又产生了许多相近的异体。散见于一些碑刻、法帖和字书当中。

字形选自《异体字字典》
“虎”的写法在隋唐时期的碑帖中才逐渐多了起来。之前的文献中绝少见到。尽管这种写法出现较晚,但经过颜元孙《干禄字书》对其地位的确立,变成了唐代的正体字。《干禄字书》认为“

”是通体,“虎”才是正体。颜元孙认为通体就是沿袭使用了很久,可用于书写奏章和书信公文的字。而正体的字形必须有依据。正体可用于撰写著作文章、科举应试以及书写丰碑巨制上的文字。

颜元孙《干禄字书》“虎”
“虎”的字形显然是上溯了小篆的形体。颜元孙的《干禄字书》经其侄子颜真卿撰写刊刻上石,传播很广,影响很大。“虎”的写法也逐渐多了起来,唐以后“虎”“

”并行。

图片选自《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
“虎”字另有一组较为复杂的字形,其渊源出自《说文》中“虎”的古文。

《说文解字》中“虎”的古文
这两个古文“虎”字,在隶定时又被写成多种形式。如

、

、

、这等。甚至出现“虍”“鹿”构件混用的现象。

字形选自《异体字字典》
这类“虎”字仅收录于一些字书,或见于一些佛教典籍。这种将古文直接写成隶书或楷书的方法叫隶定,隶定产生了大量的异体字,也反映了人们维护汉字传统的观念。
在实用书写领域,汉字演变是在保留必要构件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从简从速。在书法领域,审美又居首位。在这两个维度之间,也有相互渗透和干预。正是这两股力量,使得汉字书法艺术向前不断发展。
声明:旨在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黄庭坚书法松风阁解析
下一篇:谷向阳 书法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