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哲理 > 八分字体书法

八分字体书法

书法哲理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隶”。汉末魏晋之际,“八分”这个名称才在典籍中出现。其中晋卫恒《四体书势》曰:“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法也。”关于八分书体,后世的解释极为繁杂多变,众说纷纭。秦代上谷散人王次仲创造“八分书”。据记载说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后被汉代蔡邕简化为汉隶用作官方字体,有三体石经流传于世,时称楷书,也称为“真书”。


关于八分这种书体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东汉上谷人王次仲将隶字改为楷书,又将楷书变为八分。这是蔡希综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去隶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所以叫做八分。这是蔡琰解释其父蔡邕的说法。前代擅长书法的人,大都能阐述其书,但是从汉代以来到唐代,千百年间。金石遗文中记载的,只有繁、隶、行、草这几种书体,所谓的八分这种书体何曾有呢?到了唐代八分才开始盛行,其字像隶书而变方,笔画多作波势,其笔法不古也不严,岂不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吗?杜甫曾作《八分歌》,盛赞李潮、韩择木、蔡有邻等人,这几个人都是唐代的书法家。而现在所存留的八分字又都是唐代人写的。


那么蔡希综和蔡琰的说法又如何解释呢”原来是古代的八分与今天的八分是有区别的。现在所说的正书,在古代叫做隶书:现在所说的隶书,在古代叫做八分。到了唐代就有了与隶书不同的八分这种书体。但是唐代所说的八分,并不是古代所说的八分。现在御府所收藏的八分书:其四位作者:张彦远、贝冷该、于僧翰、释灵该。这四位作者都是唐代人,由此可知现代所说的八分确实是出于唐代。因此不得不加以论证,使后代人明白这一点。


关于王次仲,我在这里还是要多说几句。王次仲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小时候聪明伶俐,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十几岁时,便小有名气了。当时,人们普遍使用字体修长、笔画之间距离非常均匀的秦篆字体,不过这种字体复杂难写,不仅老百姓使用起来不方便,官府文官们每天也都为堆积如山的公文苦恼不已。酷爱读书的王次仲也不例外,饱受这种文字的难写之苦,深深体会到对这种文字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于是,他就想办法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搜集在一块,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互相比较,反复琢磨。长时间的刻苦钻研之后,他终于创造出了全新的“八分书”,也就是今天“楷书”的雏形。(当然我们还是要区分唐以前的八分书和唐代的八分书,是不同的,以上已作说明)

所以说,书法发展到今天,尤其是楷书的发展,我们是要感谢王次仲的,也要感谢钟太傅对楷书的大胆革新,更要对王羲之将小楷完善化怀以崇敬的心情。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