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书法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赵佶《眼儿媚》

一个落寞的亡国之君,却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一段传奇。
宋徽宗赵佶独创“瘦金书”:“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陶宗仪《书史会要》)
长安雅士薛佩生用瘦金体在柿子树叶写字“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鮮。”
赵孟頫亦曾评价宋徽宗瘦金体曰:“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瘦金书”与徽宗所擅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
一言以蔽之,瘦金体锋芒毕露,切金断玉之风骨,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审美趣味,堪称“贵族风范”之代表。

秀秀书院薛山长数十年来深研瘦金书不辍,素日所习书法长卷堆得满坑满谷不在话下,随手所创之瘦金书扇面、小尺幅作品更是深受书法同好欣赏爱重不提。

写瘦金体之余,薛山长亦精擅古琴曲。近日最多奏者,乃与嵇中散缘分匪浅之《广陵散》,其曲又名《广陵止息》,十大古琴名曲之一。今所见所奏《广陵散》谱以《神奇秘谱》所记为多。全曲共45段,其中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西安古琴培训 长安雅士弹《广陵散》,每天弹几遍,总有新体会。
《北堂书钞》:广陵散:晋书,嵇康传云,“初,康尝游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后康将刑乐市,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琴史》:广陵之作,叔夜寓深意于其间,故其将死犹恨不传。后之人虽粗得其音,而不知其意,更历千载而后得韩皋,可以无憾矣。然叔夜知魏晋之祸,而不知身之祸,命矣夫!或云,叔夜传广陵於杜夔之子,盖与论乐耳,非授此曲也。

笼统而言,中国传统音乐,有表演欣赏之形式功能,然更重要的功能是作为文人自我调心修养的一部分。但凡古曲,总会衍生出诸多派系风格,就是文人因为自身修养不同而形成的个性化演绎。《广陵散》之曲,关联着丰富的典故,具备无与伦比的人文内涵,与之有缘者如薛山长等人弹奏之时,自然能形成维度和层次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蒋勋于《孤独六讲》曾经有一段关于对嵇康《广陵散》“从此绝矣”的理解,大意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配听《广陵散》。如果活不出孤独感,如果做不到特立独行,艺术、美是没有意义的,不过就是附庸风雅而已。

所以弹琴之人,修炼自身的德行修养,认真体会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的魏晋风度和原始的《广陵散》精神,才是能够使之“复活”的关键所在。
终南隐士如心道长、周山人、长安雅士薛佩生在终南山大·峪莲花洞品茗,围棋,赏画。
写瘦金体,弹《广陵散》,然后还要“约人弈棋终南山”,大约才算真正近似于隐者的风度。

棋盘虽小,围棋之道含蕴却广:

唐代大诗人皮日休所作《原弈》却认为:“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认为围棋与战国纵横家的崛起有关。
终南隐士周山人,长安雅士薛佩生,念顷姑娘一行在终南山天子峪百塔寺与天南禅师品茗,弈棋,赏画。
棋盘虽小,围棋之道含蕴却广:
“悟得机关早,都缘冷眼明。代人危急处,更比局中惊。张步临奔海,陈宫见事迟。分明一着在,未肯告君知。肯舍原非弱,多争易受伤。中间有余地,何必恋边旁?”
“闲看数着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五百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

终南山中对弈,此等感觉犹甚他处。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雅士生活因此“群贤毕至”而惊艳朋友圈,火遍今日头条等各大网络平台。细细推究,终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因薛山长不遗余力以现代方式推广出去而焕发光彩之功。

终南山历代多有隐士。以薛山长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堪称“隐士”之代表:以瘦金之书写约棋“战书”,以《广陵散》之曲响彻终南山,挂“听琴图”,吃“甘露”茶。

终南山各隐士如盛道长、如心道长、清宁道长、不还师傅,一如禅师,天南禅师,深启禅师,书协麻逸士,作协张学士,围棋“国手”李星高士,刘进士、赵员外、子清姑娘,念顷姑娘,木月姑娘等纷纷响应雅士生活之践行之记录。

雅士生活因此“群贤毕至”而惊艳朋友圈,火遍今日头条等各大网络平台。细细推究,终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因薛山长不遗余力以现代方式推广出去而焕发光彩之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