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的书法作品
重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幅幅熟悉的、带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欣赏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新锐们的创作,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文化自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题记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美术如何适应社会进步,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论述,才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制定的艺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原则。50年代,为了使包括亿万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民大众享用美术,遵照党中央指示精神,美术界和出版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大力发展在群众中易于传播的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艺术。其中以图为主、辅以文字, 既能传播文化知识,又能普及美育的连环画,尤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50年代中期,李可染、傅抱石、石鲁、赵望云、关山月等艺术名家外出写生,在全国美术界掀起写生热潮,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冲击,美术界开展的关于中国艺术如何走向现代的学术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西方艺术的现代创新之路值得我们研究,其中某些观念和技巧可以适当借鉴,但它反传统的激进思想和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的实践,不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中国现代艺术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从现实社会人们审美需求出发,参照国际视野,探求自己的前行之路。中国艺术家以平和、镇定的心态对待之,关注和吸收其利用新信息媒介丰富艺术创造手段的一些新成果,为我所用。他们坚信兼重理性和感情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永恒价值。属于视觉艺术的美术创造,乃依靠形式承载思想感情,刺激人们的视觉和感动人们的心灵,只有创作者运用心、眼、手合作的创造,作品才能有动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新中国美术之所以能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正是由于艺术家有对艺术发展历史的深刻认识,有以雄厚中国传统文化为傍依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我国几千年的优秀美术传统,是培育有中华民族和时代特色美术的沃土,只要我们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新时代的美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今天我们来分享当代著名书画家范迪安的书画作品。

范迪安,男,汉族,1955年9月生于福建,1973年参加工作,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8年12月2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20年8月18日,被聘请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2020年11月3日,被聘请为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顾问。
他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科班出身,后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从此走上了艺术史研究的道路。在紧张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坚持作画,最近十多年积累了数百幅油画,这些作品不是在画室里画出来的,而是走向生活,面对自然风景进行的写生创作。他作画也如对待日常工作一般勤奋,作品数量之多、在写生中尺幅之大,令美术界同行们敬佩。
在中国美术馆馆长任上近九年,范迪安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国家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专业化建设为目标,按照艺术博物馆的应有标准大胆改革,谋求完善功能,形成对全国美术馆的引领。
2014年9月,范迪安调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回到阔别九年的母校。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自觉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作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不遗余力。在中央美术学院迎接百年校庆的“百年辉煌”规划中,他主持策划了徐悲鸿、董希文、罗工柳等名家大师的系列展览,梳理和呈现了央美优秀的传统。他推动招生考试改革和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注重巩固优势学科,拓展实验艺术、艺术管理、艺术品修复等新兴专业。央美通过建立研究生院、举办“毕业季”等举措,一方面加强高端人才培养,一方面使教学成果服务社会。在国际艺术交流会上,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相约丝绸之路”、“EAST科技艺术季”等活动扩大了国际学术影响。中央美院的美术学、设计学两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轨道,成为百年学府迈向新征程的标志。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主要绘画作品有:《行书淡泊明志》《行书永沐曙光》《行书春华秋实》《海韵》《北方秋天的田野》《冬日太行》《闽西早春》《杀虎口古长城》《帕米尔高原石头城》《惟余莽莽》《谷雨》《礁石浪痕》《黄河紫烟》《北方秋天的田野》《红土绿源》《平潭大福湾》《洪坑村如升楼》《新疆写生》《黄河乾坤湾》《京郊冬雪》《挺立风云》《庚子春寒》《雄安进行时之一 · 筋骨》《雄安进行时之二 · 崛起》《雄安进行时之三 · 合力》《大别山暖阳》《雾凇如雪》《红色沃土新家园》《红军走过》《娄山关北望桐梓》《苍山暖阳》《苟坝会议会址》 《远眺赤水》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行书淡泊明志》赏析

范迪安《行书淡泊明志》他对书法的见解很深刻:“书法是一个生命耗能过程,此终将生命的印记落在笔端”。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行书永沐曙光》赏析

范迪安书法作品《行书永沐曙光》他对于书法界重要的活动和当代书法家的作品以及创作现象做深入的剖析与研究,坚持对当代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文艺批评,不但给艺术家以指导,也使自己的研究不断深入。他还通过研究古今艺术家的技艺和风格,启发着自己,使自己的创作更有依据。同时,创作又反过来使他的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行书春华秋实》赏析

范迪安《行书春华秋实》刘大为老师不仅在中国人物画方面,而且在书法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范迪安老师在美育(术)理论等方面,皆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底蕴。书法创作既是一种创作行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他的创作,既是对自己艺术理论的实践,又是对内心精神的陶冶。他不图名利,只为一种精神的追求,同时对自己所研究的理论作一些实践。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海韵》赏析

范迪安作品《海韵》范迪安以写意油画著称,他在写意油画方面的造诣,与他对书法的热爱不无关系。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海洋热点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海洋绘画作品也日益增多。“这对于提高海洋意识、宣传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北方秋天的田野》赏析

范迪安《北方秋天的田野》 150X320CM 2014年。范迪安先生把中国画与西方油画更加有机、内在地进行融合、转换与创新。为此,他不仅以自己的油画创作践行学术理想,还推动了中国写意油画研究群体的许多学术活动,希望在油画的版图里构建中国学派,使之在世界艺术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冬日太行》赏析

范迪安《冬日太行》 80×110cm 2013年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闽西早春》赏析

范迪安《闽西早春》 80×100cm 2014年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杀虎口古长城》赏析

范迪安《杀虎口古长城》200cm X 300cm2017年9月23日。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帕米尔高原石头城》赏析

范迪安《帕米尔高原石头城》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惟余莽莽》赏析

范迪安《惟余莽莽》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谷雨》赏析

范迪安《谷雨》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礁石浪痕》赏析

范迪安《礁石浪痕》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黄河紫烟》赏析

范迪安《黄河紫烟》160*400cm。布面油画 2017年。在油画过程中过分的制作性掩盖了表现的生动性。油画还是一个手段,要解决的是油画的文化关切,现在是一个文艺的复调时代,优秀的文艺作品还是要体现大关怀,深关怀,需要艺术家的发现和综合性的思考。现在的主题和题材比较零散化,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画大题材,而是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关注精神性,更多看待世界视觉艺术的走向。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北方秋天的田野》赏析

范迪安《北方秋天的田野》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红土绿源》赏析

范迪安作品《红土绿源》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的《平潭大福湾》赏析

范迪安的作品《平潭大福湾》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洪坑村如升楼》赏析

范迪安《洪坑村如升楼》200x130cm 2017年。他以山川为题,以写生为务,把为天地立心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和知识分子的使命。走茶马古道,穿林海雪原,访长征胜地,踏青藏高原;写巍巍太行,绘黄河激流,图海丝盛景,画东北沃土,让人心旷神怡。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张家界写生》赏析

范迪安《张家界写生》-2015年。此写生是自己意向表达的重要方式。面对大自然,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大自然有万千气象让人感动。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新疆写生》赏析

范迪安《新疆写生》-2015年。此画面,取大山大水,致辽阔广大,尽草木精微,察色彩冷暖,重笔触空间,力图把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与写意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黄河乾坤湾》赏析

范迪安《黄河乾坤湾》2013年-100X160CM此画写自然之生机、天地之生气,这一点把握的非常之好,意也就在其中。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京郊冬雪》赏析

范迪安《京郊冬雪》-80X65cm-2014年。现在,西方艺术发展也走入一个新的瓶颈,而我们的社会变得如此丰富,有景观的丰富性和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社会运转的动力和活力是非常重要的创作的推动力。既包括思想的关怀也包括对油画本体的重视,才能在国际平台中展开对话。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挺立风云》赏析

范迪安《挺立风云》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庚子春寒》赏析

范迪安《庚子春寒》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雄安进行时之一 · 筋骨》赏析

范迪安《雄安进行时之一 · 筋骨》(布面油画)200×600cm-2020年。范迪安先生深入工地,用油画艺术语言描绘雄安站拔地而起、宏伟明亮的身姿,展现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雄安进行时之二 · 崛起》赏析

范迪安《雄安进行时之二 · 崛起》(布面油画)200×600cm2020年。范迪安先生亲临建设一线,在宽阔的建筑工地里寻找感人的建设场景,在紧张的施工现场支起庞大的画架,从生动鲜活的劳动大军中捕捉创作灵感,用手中的画笔从多个地点、不同角度记录建设大军的劳动和生活。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雄安进行时之三 · 合力》赏析

范迪安《雄安进行时之三 · 合力》(布面油画)200×140cm-2020年。范迪安先生置身雄安站建设工地,看巨型的建筑在数万工人的劳动中一天天成长,听建设者讲他们奋力拼搏的故事,火热的场景到处都十分入画,为雄安的崛起留下艺术的见证与记录。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大别山暖阳》赏析

范迪安《大别山暖阳 150×80 》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雾凇如雪》赏析

范迪安《雾凇如雪》 150×80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红色沃土新家园》赏析

范迪安《红色沃土新家园》 400×140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红军走过》赏析

范迪安《红军走过》 横300厘米纵200厘米油画-2016年。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娄山关北望桐梓》赏析

范迪安《娄山关北望桐梓》200X130cm。2019年12月7日至10日,在遵义会议召开85周年前夕,范迪安,应遵义美术馆之邀,专程来到贵州遵义创作写生。遵义是范迪安先生非常向往和敬仰的城市,这是范迪安先生第二次来到革命老区遵义,第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苍山暖阳》赏析

范迪安《苍山暖阳》200X130cm。12月8日一清早,范迪安先生就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娄山关顶,俯视整个大娄山脉,回想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场景,拿起手中画笔,将满目苍翠的大娄山脉绘于画面,完成了《娄山关北望桐梓》写生创作。当日下午,看着娄山夕照的壮丽景象,范迪安先生又创作了《苍山暖阳》。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苟坝会议会址》赏析

范迪安 《苟坝会议会址》 200X130cm12月9日至10日,范迪安先后前往苟坝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一渡主战场元厚渡口。每到一处,范迪安先生都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带着对遵义会议的历史主题,认真聆听乡亲们关于四渡赤水的诉说,经过两天两夜创作,《苟坝会议会址》和《远眺赤水》终于完成。
当代著名画家范迪安 《远眺赤水》赏析

范迪安 《远眺赤水》 200X130cm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伟大的作品献给伟大的时代,伟大的艺术奉献伟大的人民。范迪安先生在遵义期间,每天写生创作长达10小时以上,给遵义人民呈现出了四幅精品力作。
范迪安先生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书法之道,他自己也长期将书法作为涵养心性的方式。他深知中国的艺术理论讲风骨、气韵、格调,强调大自然的万千景象与人的精神品格、精神气质或者说精神个性之间的关联。什么样的性格就可能看到什么样的山,看到什么样的山可能在画面上体现什么样的性格。在这样宽广的维度上,需要的是进行更多的提炼和升华,使得中国写意内涵与油画的表达形成更多的内在关联。因此,精神与品格,是范迪安先生油画创作的终极追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飞鸟书法
下一篇:八十大寿写什么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