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作品 > 民国书法

民国书法

书法作品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一个世纪的现代书法历史,精彩纷呈,曲折萦回,日新月异。现代书法史,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宝藏。

    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除康有为、吴昌硕等人以外,还有沈曾植、郑孝胥、李瑞清、朱孝臧、罗振玉、赵熙、丁世峰、章炳麟、谭延闿、刘咸析等。

    沈曾植(1850~1922),书法家。字子培,号乙庵、寐叟,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清时官至布政使。执笔宗包世臣,师法北朝碑版,参以章草笔势,方入圆出,欹侧犯险,矫健凝重,自成一家。马宗霍评其书:“和风吹木,偃草扇树,极缤纷离披之美。有清一代草书,允推后劲,不仅于安吴为出蓝也。”曾熙评为:“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又称:“惟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故不稳,愈不稳则愈妙。”著有《海日楼札丛》等。

    郑孝胥(1860~1938),福建闽侯人,字苏戡,又字太夷。清光绪八年(882)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1935年下台。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法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

    李瑞清(1867~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清道人,江西临川人,清光绪21年进士。工书善画,与湖南曾熙同为当时大书法家。

    朱孝臧(1857~1931),词家、书法家。原名祖谋,字古微,别署沤尹,晚号强村,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广东学政。书法初师颜真卿,后攻褚遂良,精于行楷,字势横画多左高右低成侧欹之态,严整而有风骨,堪称别调。马宗霍《霎岳楼笔谈》谓:“强村老人以中锋作侧势,落墨重迟,而标格苍劲。”

    罗振玉(1866~1940年),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清末奉召人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后参予制造伪满洲国活动。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开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

    赵熙(1867~1948),词家、书法家。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辛亥革命后归籍,善书,工行楷,宗颜真卿法,兼参《董美人墓志》,风神俊迈。偶作山水,尤精于诗词。

    丁世峄(1868~1930),近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佛言,号莲钝,山东黄县人。酷爱书法、篆刻。四体皆工,精于篆书。初习汉《三公山碑》、《开母石阙》,继则研讨大篆文字。所作笔力敦厚,凝重古朴,时有“金刚杵”的美誉。楷书得力于魏碑,草书宗法王羲之,隶书追随《张迁碑》、《史晨碑》。善治印,追秦抚汉,均有法度。著有《说文古籀补补》。

    章炳麟(1869~1936),民主革命家、学者、书法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曾参加孙中山同盟会,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替邹容《革命军》作序,与邹容同时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取得联系,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被孙中山迎至日本,主编《民报》。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博通经史、语言文字学。书法以篆书见长,因对金石学造诣深厚,书写篆文,均有典章渊源可循。所作笔势舒展苍劲,字体古朴蕴藉,可惜他的书法作品不多。著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收》。

    谭延闿(1880~1930),湖南茶陵人。字组庵、组安,号畏三。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宣统元年(1909)被推为湖南咨议局议长。1912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湖南督军兼省长等职。1927年后,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工书,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从钱沣、何绍基、翁同龢上溯颜真卿《麻姑仙坛记》。行书兼采米芾法。传世书迹有《大字麻姑仙坛记》、《枯树赋》等。

    刘咸忻(1896~1932),字鉴泉,别号宥斋,四川双流人,著名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其书法碑帖结合,真、草,篆、隶皆精,篆隶沉雄老辣,行草飘逸飞动。著有《弄翰余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