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孫保造像記

孫保造像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北海王國太妃高爲孫保造像記》。北魏太和、景明年間刻。正書。五行,行六至十二字不等。38×25cm。在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頂部。龍門造像二十品之一。上海有正書局、藝苑眞賞社、北京文物出版社、日本《書迹名品叢刊》有影印本。

【赏析】:

    

    淸季中葉以來,有“尊碑抑帖”“言帖詆碑”(見羅復堪《書法論略》)兩種對待碑帖各持己見的偏頗認識。

    魏碑,是處於隷楷過渡階段,屬於正書範圍,始於北魏,行於北朝的書體代表。如金開誠所說,在筆法上,它發展了中鋒、藏鋒,運用了露鋒、側鋒,形成了折角方筆、裏圓外方、行筆中實的體格形象。因之具有放獷豪健、渾厚凌厲,屬於“壯美”範疇的藝術風格。當然,它的筆法與風格並不止此。而處於其間的《孫保造像》,更有其不盡相同之處。

    “察之者貴精”。如果與素稱“雄俊”“外拓”的所謂“方筆極軌”的代表名品如《始平公》《孫秋生》《楊大眼》《魏靈藏》四品相較,《孫保造像》的線條造型,在“保、失、終、始、及、今、永、太”等字上則明顯地具有“颀長輕靈,峭拔俊立”的風骨,我們仿彿見到了一位體態嬌健的少女,髮辮雙垂,隨行側動。這就是說,粗獷在向秀麗轉化,壯美漸入勁麗了。

    再看它點畫、字體之間“接搭別出,相互錯落”的欹欹正正的姿態,如“孫”、“播”兩字,就其單字觀之,則遠出楷書“平正均衡”的常規,幾乎“岌岌可危”,但却處之泰然,若無其事。若以成行觀之,則左偏以右補之,上歪遂使下傾,也就歸於和諧統一了。如“孫”字中的“孑”旁向右上斜去,下面相連的“保”字的“亻”旁,則用長撇長竪,直向左方、下方寫來;“鄕”字的右“阝”,偏輕而向右上,其貌不揚;而下面相連的“播”字中的“番”字,則又特意地落在了“扌”旁的右半下部,壓下陣脚。這種變化的趨向是:楷書在行草化;美在打破個體,擴展空間;“大氣磅礴”的氣勢,在逐步領有成行、成篇的廣闊天地。

    作爲魏碑一品的《孫保造像》的風格變化,由拙入秀,以欹就正,以意代法,已經預示着將與“帖美”融合起來,並爲後來的隋唐書風、書史所證實了。而書法藝術發展洪流中的每一滴水,都飽含着民間書手、刀工和所有無名書家以及有名書家的創造心、血和智慧結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解伯達造像記

下一篇:太和造像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