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水精宮道人,鷗波等。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宋宗室後裔。元代著名書畫家(詳見書法部分)。在書畫上他提倡“貴有古意”,如同唐代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其意乃是藉古開今一樣,趙孟頫的“古意”思想也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他於書畫上的美學觀在他爲自己所摹輯的集古印譜—《印史》所寫序言中,也強烈地反映出來。
在《印史序》中,趙孟頫對於自己所選的古印稱“漢魏而下,典型質樸之意,可彷彿見之。”在讚賞質樸漢印的同時,他還批評了當時對於印章的世俗眼光,認爲:“近世士大夫圖書印章,一是新奇相矜。鼎、彝、壺、爵之制,遷就對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鳥之像,蓋不遺餘巧也。其異於流俗以求合乎古者,百無二三焉。”以犀利的眼光抨擊了當時出現的把印章外形作成鼎、壺、爵、葫蘆等形的形式主義傾向。顯然他在看到質樸漢印的同時,更深刻地思考了印章內蘊的書法美和章法美。他不僅提倡漢印美,而且還號召人們改弦易轍,走到漢魏印的正道上來。
但是元代初年,尙處在文人篆印、印工鐫刻的分工階段。宋代印風的慣性還甚強,所以趙孟頫盡管在理論提倡漢印之美,實踐上却未能脫離宋人的餘韻。但他畢竟不愧爲大藝術家,他所自己篆寫的印章,書法優美,風格典雅,使宋代任何一位文人的印章都黯然失色。趙孟頫這種以婉麗、流暢小篆爲印文的朱文印,影響了元一代朱文印的形式,被後世稱爲“元朱文”(亦稱“圓朱文”)。今天我們還能在他的書畫作品上見到的這類朱文印章有“趙”、“趙氏子昂”、“趙孟頫印”、“大雅”、“趙氏書印”、“鷗波”、“松雪齋”、“天水郡圖書印”、“水精宮道人”等。其間包括了姓名字號印、齋館閣印、藏書印、書畫款印、閑印等。實開文人在書畫等各方面全面用印之先。體現了趙孟頫對印章美的深刻認識。
趙孟頫於印學的貢獻是巨大的,盡管他自己尙不是一位集寫刻於一身的篆刻家。但由於他與吾衍的提倡,以漢印爲正宗的審美觀在元代士大夫文人中被普遍地接受,元代文人用印大體朱文以“元朱文”爲歸,白文則宗漢制。並且可以這樣說,整個文人流派篆刻藝術都是以他所倡導的漢印審美觀爲基礎的,直到今天依然是這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