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卷典型的江南山水画派的作品,宽而平静的江水,平远而起伏连绵的山峦,草木葱笼,洲渚交横,云雾显晦,空蒙幽深。左侧岸边立八人,其中有朱衣女子二人,另五人似在吹奏乐。不远处一小船驶来,船上六人,其中一朱衣人坐伞下,或许是被迎接者。再远处有拉网的渔夫及独坐小舟的垂钓者等。
此卷画法,为水墨淡着色,多以花青运水墨点簇,清幽淡远,虚虚实实,颇有湿润感,坡脚用披麻皴,适足表现江南山脚水岸的多土多草特色。唯人物用粉白青红诸厚重而鲜艳的颜色,在素雅苍茫的水墨淡色的山水环境中显得十分醒目,但因其细小如豆,也并不喧宾夺主。元代评论家汤说:“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纹甚少,用色秾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用粉素者。”(见《画鉴》)此图以第一样为主,间用了第二样的手法。
此画原无款印,董其昌据《宣和画谱》定名为《潇湘图》,并认为是描写“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词意。历经《宣和画谱》、《妮古录》、《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三编》等书著录。
【作者介绍】:
董源(公元十世纪)字叔达,钟陵人(今江西省内),南唐画家,中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郭若虚说他的画,“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表明他能得二家法,并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总的看,他更重水墨,米元章对他评价极高,认为“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宋代以后,董源及其弟子巨然的画风被尊为南派正宗,元四家及明代吴门画家都深受他的影响。
五代 董源 卷 绢本设色 纵50厘米 横141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