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川王造像記
【简介】:
全稱《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爲亡夫賀蘭汗造像記》,亦稱《賀蘭汗造像記》。北魏景明三年(502)八月刻。正書。五行,行十字。50×37cm。在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頂部。龍門造像二十名品之一。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日本《書道全集》著錄。
【集评】:
康有爲《廣藝舟雙楫》:“《廣川王造像》如白門伎樂,裝束美麗。”又:“《楊大眼》爲峻健豐偉之宗,《魏靈藏》、《廣川王》、《曹子建》輔之。”
【赏析】:
此造像記是著名的北魏造像記《龍門二十品》之一。它在龍門造像記中並不佔有顯赫的地位,在純用方筆這一點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在字的結體、佈勢乃至通篇的佈局處理上,却顯示了不同於其它造像記的獨特風貌:從整個章法上看,這個造像記似乎用的是“縱有行,橫無列”的格式,但是仔細一數,每行十個,一個不多,一個不少。按理說,這應是“縱有行,橫有列”的格式。像《元詳》、《楊大眼》、《始平公》諸造像記那樣。但是此造像記確實無“列”可尋,看起來顯得很亂,甚至連縱行也不直,但仔細考察,除了中間一行外,其它四行,每字都未偏離行的中軸線。通篇置字除了少數幾個較端正外,絕大多數顯得至七扭八,似乎是沿字的重心旋轉了個或大或小的角度。密處不顯擁擠,疏處不覺凋敝。讓人難以理解,不可思議。
不少人用唐代的美學眼光去欣賞魏晋書法,這實在是南轅北轍。在“尙法”的書法觀之下,人們對那些生動、自然、質樸的作品往往不屑一顧。但是隨着人們美學眼光的進步、鑒賞面的拓寬,特別是淸代之後尙碑美學思想的崛起,那種“斷鶴續鳧,整齊過甚”的館閣書法越來越受到冷落。而這樣一些本不見經傳的山野造像記却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靑睞。這當然是時代風尙所造成的一種普遍現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