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傳卷
【简介】:
明·董其昌書。紙本。行書,傳記一則。凡一百行,每行字數不一,共十四幅,每幅均23.4×18至28.7cm不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三編》著錄。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九)。
【赏析】:
此帖是董其昌行書中較爲工穩的作品。董書得力於王、顏、米等諸家。此帖雍容大度如顏,佈白取勢若王;結字用筆似米。如“厚”字的神態和米芾《研山銘》中的“厚”極似,還有“劉、季、奴、爲、馬、今”等等。然而董變米字的向左欹側爲平正、變險勁爲淡雅,又說明董學古人不着力於外形而重神似。董用筆極講究“提得起筆”,即落筆後馬上提拎行筆。在此帖中,“桑、書”等字的橫,“生、少、斤”等字的竪,“少,狀”等字的撇,“凡”字的折,提的特徵都特別明顯。就是“凡”字的彎鈎,也是提筆暗轉。這樣的目的是求鋒正筆圓,筆畫勁挺,達到中鋒用筆,它是此帖秀潤的主要原因。此帖還注重用筆的變化,如帖首兩個“桑寄生”。起筆方法各不相同,結字也有差異。其他如三個“人”字的形態和用筆也有變化。盡管強調變化,但整幅自然、和諧、典雅。此帖行距稍寬,但不覺其寬,主要是行與行、字與字的映帶呼應得勢,使整幅形散而神聚,明顯是取法於王。此帖運筆取勢主要用非一拓直下的相向法,却具有顏字的影響。此帖用筆提按、起止、運行以及點畫形態,筆筆淸晰,乾凈利落,學者可以在其中學得不少東西,特別是對平常寫字按多於提的初學者幫助更大。但也正因爲提得多,而偏於淸瘦,不少筆畫有只顧頭尾的中怯之病。另外,此帖較爲妍媚,學者應該有所認識,盡量避免過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