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詩軸
【简介】:
淸·鄭燮五十六歲以後書。紙本。行書。王維七言詩一首。凡六行,共六十八字。174.6×90.6cm。上海博物館藏。刊於日本《中國明淸書法名品圖册》。
【赏析】:
此幅行書《王維詩軸》即是板橋自稱的“六分半書”。雖不及他傳世作品中隷、楷、行夾雜的作品典型,但在行書的筆法中仍滲入了許多隷書的趣味。行筆間時時出現俯仰翻動之勢。行與行之間大小交錯,揖讓呼應也是他慣用的手法。如果細細品味,還可發現他在一行之中,常常以縱橫、斜正的方法取得行款上的變化。以第四行爲例,“欲傍”二字旣欹側又呈縱勢,而一個“袞”字則突然變“正”,緊接着“龍”、“浮”、“朝”三字又斜,至“罷”則取橫勢,而又復架“正”。所以讀他的書法,似乎感覺到一種翩翩起舞的動感,也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
曾有人作詩來描述板橋的這種書法云:“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奇致。”可見板橋書法中,這種聚散、縱橫、欹正的變化許多是從繪畫中借鑒而來。
由於板橋的書法面目特異,所以歷來毀譽各半,譽者謂其能於館閣體風靡之時,自出機杼,強烈地表現個性。貶者以爲板橋書法變體過分,進入極端,已無變通之能力,因此斥之爲“小道”。近人楊鈞在《草堂之靈》中說:“凡面目特異者,其道必小。如文之有胡天游、龔定庵;詩之有鍾譚;字之有冬心、板橋。一入藩籬,終無出路。……小道數載可成,中庸百年莫盡。”讀之使人心服。因此我們欣板橋的書法,當多吸收他變通的方法。若學其程式,熟記他的結體,實在是沒有什麼出息的。
板橋由於用筆結體有一定的程式,掌握他的間架並非太難,所以贋品甚多。另外此幅中堂整體章法似有緩散之感,是爲美中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