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王獻之

王獻之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小传】:

    東晉康帝建元二年-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琅琊(山東臨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尙新安公主。歷官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征拜中書令,人稱王大令。幼學父書,次習張芝草書,善書如其父。筆勢流懌,媚趣則過其父,人稱二王。又善丹靑,桓溫嘗使書扇,筆誤落,因畫烏駮牛,甚妙。卒年四十三,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謚曰憲。《晉書》卷八十有傳。

【集评】:

    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善隷、藁,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南朝宋虞龢《論書表》:“獻之始學父書,正體乃不相似。至於絕筆章草,殊相擬類,筆迹流懌,宛轉妍媚,乃欲過之。”梁蕭子雲《論書啓》:“逸少不及元常,猶子敬不及逸少。”梁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論》:“王獻之書絕衆超群,無人可擬,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悅,舉體沓拖而不可耐。”唐張懷瓘《書斷》:“尤善草隷,幼學於父,次習於張。後改變制度,別創其法,率爾私心,冥合天矩,觀其逸志,莫之與京。至於行草興合,如孤峰四絕,逈出天外,其峻峭不可量也。雨其雄武神縱,靈姿秀出,臧武子之智,卞莊子之勇;或大鵬搏風,長鯨噴浪,懸巖墜石,驚電遺光。察其所由,則意逸乎筆,未見其止,蓋欲奪龍蛇之飛動,掩鍾張之神氣。惜其陽秋尙富,縱逸不羈,天骨未全,有時而瑣。”又:“子敬五六歲時學書,右軍潜於後掣其筆不脫,乃嘆曰:‘此兒當有大名。’遂書《樂毅論》與之。學竟,能極小眞書,可謂窮微入聖,筋骨緊密,不减於父。如大,則尤直而少態,豈可同年!惟行草之間,逸氣過之。及論諸體,多劣於右軍。總而言之,季孟差耳。”又《書估》:“神用獨超,天姿特秀,流便簡易,志在驚奇,峻險高深,起自此子。然時有敗累,不顧疵瑕。……可謂子爲神駿,父(羲之)得靈和,父子眞行,固爲百代之楷法。”又《書議》:“子敬才高識遠,行草之外,更開一門。夫行書,非草非眞,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眞者,謂之眞行;帶草者,謂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草,開張於行,草又處其中間。無籍因循,寧拘制則:挺然秀出,務於簡易;情馳神縱,超逸優遊;臨事制宜,從意適便。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爲風流者也。逸少秉眞行之要,子敬執行草之權,父之靈和,子之神駿,皆古今之獨絕也。”宋黃庭堅《山谷題跋》:“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彌覺成就耳。所以中間論書者以右軍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嘗以右軍父子草書比之文章,右軍似左氏,大令似莊周也。”明何良俊《四友齋論書》:“大令用筆外拓而開擴,故散朗而多姿。”淸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米元章云:‘草書不入晋人格轍,徒成下品。’此論極是。然唐人草書,無不學大令者。大令狂草,盡變右軍之法而獨闢門戶,縱橫揮霍,不主故常。……余謂大令草書,雖極力奔放,而仍不失淸遠之韻。”淸阮元《北碑南帖論》:“王獻之特精行楷,不習篆、隷,謝安欲獻之書太極殿榜,而獻之斥韋仲將事以拒之,此自藏其短也。”淸包世臣《藝舟雙楫》:“大令草常一筆環轉,如火箸劃灰,不見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環轉處悉具起伏頓挫,皆成點畫之勢。由其筆力精熟,故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形質成而性情見,所謂畫變起伏,點殊衄挫,導之泉注,頓之山安也。”淸劉熙載《藝槪》:“子敬書高致逸氣,視諸右軍,其如胡威之於父質手。”又:“黃山谷云:‘大令草書殊迫伯英。’所以中間論書者,以右軍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余謂大令擅奇固尤在草,然論大令草,不必與右軍相較也。”淸康有爲《廣藝舟雙楫》:“大令沉酣矯變,當爲第一;宋人講意態,故行草甚工,米書得之;後世能學之者,惟王覺斯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新月帖

下一篇:鴨頭丸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