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虎墓誌
【简介】:
東晉昇平三年(359)九月三十日刻。誌磚質。高48、寬24.8cm。正書。五行,行十四字,共六十五字。一九六五年五月於南京燕子磯人台山王興之夫婦墓東側約十五米處出土。《文物》一九六五年第十期著錄。文物出版社《蘭亭論辨》收入影印搨本。
【赏析】:
東晉《王閩之墓誌》、《王興之夫妻墓誌》以及此《王丹虎墓誌》一路刻作,方筆方體,稜角直出-從刻寫材料上看,儼然是以一平口的硬物直刻磚面而成,其“筆”之形制槪如現在的排筆;細睹原刻照片,刻迹底部均趨平坦,又可見在書刻時其“筆”是平入平出的。這與同時稍後的“二爨”及《劉懷民墓誌》字迹相比較,大約少了一個“先書”的步驟。因而點劃均呈三角形和四角狀,如《爨寶子》碑的鈎捺韌勢飄舉和《爨龍顏》碑的筆意圓遒端凝較之,則此誌之字的身板顯得敲之有聲而薄脆易折;倘能選用如西晉太康五年《楊紹買地莂》的“錐筆”刻泥,再着力於粗重,或致於有《顏謙婦劉氏墓誌》的渾樸厚重效應。又由於這平口的“筆”的平入平出刻寫,不得不省去轉捩以順其便,竟全以方折行。一方面失去了從隷到楷的轉化過程中字體的變通趣味,缺乏生活;另一方面又因“用筆”的先天被動,其書法亦無所創建,唯得其質,然質而無文。
以上是從與當時同類刻制相比較而言的。如果拉開距離來觀照,效果截然相反。我們極易從這種方正質直的刻迹聯想到淸人金農的漆書-金農的求索結果竟與古人不謀而合-這就是歷史的分合嬗變規律和人們審美心理作用的結果。說金農的漆書比《王丹虎墓誌》書法美,是因爲其審美是主動、自覺和有目的性的;反過來說,《王丹虎墓誌》書法的美學價値亦可以通過金農的漆書得到追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