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王興之夫婦墓誌

王興之夫婦墓誌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晉東晉永和四年(348)十月二十二日刻。一九六五年一月在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人台山出土。誌石37.3×28.5cm。正書。兩面刻文。一面十三行,行十字;另一面十一行,行十字。現存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文物》一九六五年第六期著錄。文物出版社《蘭亭論辨》收入影印搨本。收入《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二)。

【赏析】:

    

    王興之夫婦墓誌銘的書迹,給後人造成一種似楷非楷、似隷非隷的感覺。在我看來,說它是一種變體似乎更爲客觀。

    然而,這類變體可以由兩種途徑而至,一是由隷體變形,一是由楷體變形。同爲變形,前者是隷書成熟之後,實用書寫將隷書體導向楷書體的發展進程中隷書體的自然解體的一種態勢;後者則是楷書體作爲流行書體以後時人爲着追求昔日隷書的莊重風範而造就的一種刻意姿態。那麼,王興之夫婦墓誌銘的書迹屬於哪一類呢?誠然,它具有顯而易見的隷書意態:竪畫、橫畫的收筆處多呈方截,有的橫畫收筆處還有翻挑之意,點一類的筆畫呈三角形或者作橫畫處理,右下點往往處理成短捺,轉折處呈直角狀的方勢。在當時的書寫者的心目中,這就是他所認爲的隷書體。盡管如此,將其與稍早於它的東晉謝墓誌的隷書比較,王興之夫婦墓誌已無分勢,從其橫畫的起筆處和撇畫、捺畫的收筆處足以見出,而且,“月”、“丹”、“先”、“琅”、“鄕”、“侍”、“特”、“第”、“咸”等字都有鈎趯之筆,這是楷書最爲顯著的特徵。雖然書寫者着意以隷書體勢來體現銘石書的莊重,楷書的書寫習慣還是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因爲東晉通行的書體畢竟是楷書。

    細細品味這類看不出用筆痕迹,近似於今日黑體字的楷體隷意雜揉,整肅端穩的變體,東晉時代的人們生疏於隷書體而刻意爲之的窘態躍然目前。爲求古質莊重却生造出如此滑稽而且不倫不類的體勢,也正是書體嬗變時期的某一階段銘石書的一種通常體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