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定武本蘭亭

定武本蘭亭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單刻帖。《蘭亭序》爲東晉王羲之書於永和九年(353)。此刻傳爲唐歐陽詢據王氏眞迹臨摹(或曰鈎勒)上石。因北宋慶歷年間發現於定武(河北正定縣)而名,又曰“蘭亭定武本”。《定武眞本》有二,一爲元柯九思藏本,署簽《定武蘭亭眞本》,故宮博物院有影印本;一爲元獨孤長老藏本,曾歸元趙孟頫並先後題跋十三則(淸乾隆年間遭火,殘存三小片,十六殘行,六十餘字),日本《書道全集》(十七)刊入。此外,出自《定武》的蘭亭序有十餘種,皆不甚佳。

【集评】:

    

    明文徵明跋《定武蘭亭》:“世傳蘭亭刻石,唯定武本爲妙,然古今議者不一,故有聚訟之說。”淸朱履貞《書學捷要》:“然世之言《蘭亭》,必推《定武》。《定武》爲歐陽臨本,飄揚俊逸,曠絕千古,豈其眞書遽爾若此哉!”

【赏析】:

    《蘭亭序》傳爲王羲之爲一次文人春禊(古代的一種節日)時的詩酒之會所作的序文,雖然對這篇文章是否爲羲之所作,其書是否爲羲之手迹,在淸代就有不同看法,建國後又曾有過一場《蘭亭》眞僞的大辯論,最後是各持己見,未有定論,但《蘭亭序》從古代就被讚爲“天下第一行書”却是不用爭論的。再有一點也是不用爭論的,那就是今日所見的各種《蘭亭序》都非原迹,或是雙鈎塡廓之摹本,或是據帖臨寫的手本。而其中最有名也是最早的乃是唐人的臨、摹本。定武《蘭亭序》相傳是歐陽詢的臨本。在唐四家臨摹本中,馮承素摹本據說是最接近原貌的,因爲馮承素並不是個出名的書家,其《蘭亭序》又是用先鈎輪廓再塡墨的方法製成的,所以認爲不會太失眞,馮承素又是唐太宗的宮廷內臣,所以人們就傳說馮是受唐太宗之命鈎摹《蘭亭》而分賜衆臣的,那當然也就一定是據羲之眞迹而摹的了。其實這種說法根據並不足,但馮本與傳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臨本比起來確實要活潑而自然得多。虞、褚、歐的臨本則不免顯得安閑一些,同時又“間出己意”,摻進了臨者自己的筆法。與馮本相比較,定武《蘭亭》體現了不少歐陽詢的筆法是顯而易見的。從整體上看,定武本减弱了筆劃粗細的對比,馮本中纖細靈巧之筆在定武本中被改變爲圓勁厚實;馮本中大小參差的字之安排在定武中又被擺佈得更加“規矩”一些,那種流盼傳情的風韻也變得有些端莊起來了。而這些恰恰體現了歐書質樸的特點。至於從細微的點劃上看,馮本多露鋒,定武多斂鋒,若一鈎、一撇、一橫、一捺,馮本多以尖筆挑剔出之,起筆頓按明顯,定武則多以藏鋒鈍筆而成,頓按則含蓄其內,這與歐陽詢質實的書風正相吻合。若將馮本與定武本相比較,一瀟灑,一凝重;一活潑,一莊重,趣味是不相同的。但歐陽詢畢竟又是“臨書”,而不是自己創作,所以,王字的淸朗秀逸之氣依然是其主導風貌,這樣,歐陽詢“摻以己法”臨出的《蘭亭序》便憑添了一種柔中見剛的獨特風味。或許這正是定武本在唐人臨寫本中最爲著名的主要原因。

    定武本《蘭亭序》歷代重刻本極多,宋搨本在明代時已極可貴,而宋刻本中,以“湍、帶、右、流、天”五字未損者尤珍貴。本帖是元代趙孟頫所收藏的宋刻本,雖是損字本,但在宋刻本中却也算是上乘精品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神龍本蘭亭

下一篇:十七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