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李鸞熾造像記

李鸞熾造像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北周保定元年(561)六月刻。正書。五行,行六字。石曾歸端方。《中國書法大辭典》著錄。

【赏析】:

    

    公元六世紀一位無名書手刊刻的一方造像文字,寥寥數十字。字形東倒西歪,字口斑駁不堪,却引起了書法愛好者的濃厚興趣,似乎有點不可思議,殊不知其中蘊含着深奧的美學原理。

    《李鸞熾造像記》點畫狼藉,醜陋無比,有的字缺胳膊少腿,有的字竟刻反了。安排得十分蹩扭的筆畫組成了一些方形或三角形框架。可能是一位寫字不工的人的大作,也許他又是一個性格古怪的人,或許他根本就沒有用毛筆寫,是直接用刀子信手刻成—當時佛敎盛行,善男信女極多,大家都紛紛造像行善,以求早昇佛國。刻工們生意興隆,“急就”造像應運而生,如同戰爭年代爲將軍們所刻的“急就印章”。

    不管是怎樣刻出來的,其造像旣醜且拙是毫無疑間的。按理說這種字是根本談不到美的,可是有的人却偏偏喜歡欣賞這類饒有奇趣的、耐人尋味的“醜字”。

    其實醜拙也屬美學範疇之一。唐代竇衆提出“不依緻巧曰拙”,宋黃庭堅說:“凡書要拙多於巧”,明末傅山則說:“寧拙毋巧”,都很重視這種外拙內巧,形醜實美的書風。

    爲什麼拙的東西也算美的呢?在藝術作品中,有些形式稚拙醜怪的東西其實具有豐富的內涵,並不是單純的、眞正的拙。英國著名美學家鮑山葵也說:有些醜實際上是一種“艱奧的美”,只有少數人才能欣賞。這個道理也同樣適合鑒賞書法藝術。除了審美情趣的不同之外,能否欣賞和領會拙書的奧妙的關鍵在於個人的藝術造詣。涉書未深的人大多不喜《李鸞熾造像記》這類拙書而偏愛那些甜美的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