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卜築帖

卜築帖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朱熹書於乾道八年(1172)。紙本。行書。縱33.5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刊於日本《書道全集》(十六)。

    

【赏析】:

    宋人書尙意,朱熹《卜築帖》不例外。朱熹本不以書法名世,但絕非不善書。書法中的“法”,是客觀存在着的,但却並非無比神秘的。朱熹的筆下具備書家所必須有的法度、技巧。此外,是以格調、風度見勝。其實,本沒有那麼多法,而格調、氣息却不單純是法能解决的。朱帖韻度潤逸,是長年浸淫於鍾、王的結果。雖不在雕蟲小技上用心,却使道義精華之氣有自然地流露,沉着典雅,有骨、有筋、有韻。欣賞古代法書,玩味技巧固然必不可少,但欣賞字裏行間的哲理、風采、胸懷、審美情趣,却尤其重要。古代許多學者、詩人、偉人的墨迹都有這種意義,切勿局限於歐柳顏趙之中。

    此尺牘給人總的感覺是:下筆沉着古雅、韻致潤逸、骨力超拔,饒有晉人風度。足見其對鍾王古法的崇拜。

    宋代初期,承唐末五代餘緖的書法一時成爲主流,但是越到後來,一些有個性的書家就漸漸不滿足於此種似是而非的古法,而直取魏晉之精髓,由此獨特的古法新變的尙意書風便盛行起來,並因人而異地表現。

    朱熹便是這種書風中應運而生的一位書家。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思想家、學問家之一的朱熹,幾乎無人不曉,但也因此掩蓋了他的書名。其實,把他的書法冠以“優秀”兩字同樣毫無愧色。我們不妨來欣賞這幅尺牘,初看,其用筆和字形似乎無意求工,然細尋其點劃又無所不工,正是在這種有意和無意之中,表現出了一個修養精深的文人書家所特有的駕馭筆墨的能力。這是一般書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賜書帖

下一篇:向往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