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畫讚碑
【简介】:
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讚並序》。唐天寶十三年(754)十二月立。晉夏侯湛撰,顏眞卿書。正書。碑陽贊十八行;碑陰記十七行,行皆三十字。碑陽篆書額,碑陰隷書額,皆十二字。在德州。宋搨本五行“潔其道而穢其迹”之“潔”字“刃”部未損;第十行“跆藉貴勢”之“貴”未剜爲“貴”。淸王昶《金石萃編》著錄。有翻刻本數種。
【集评】:
宋蘇軾《東坡集》:“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讚》爲淸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淸遠。其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非自得於書,未易論也。”宋黃庭堅《山谷題跋》:“筆圓而勁,肥度得中,但字身差長。蓋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輩或隨時用一人筆法耳。”宋董逌《廣川書跋》:“魯公於書,其神明煥發正在筆畫處,若弮朱墨而印於石者。”明安世鳳《墨林快事》:“篆題兼存,尤古雅峻峭,全無鈍質俗態。此時陽冰稱高手,乃其文采風流不及此十二字也。其讚字視顏他書,獨瘦勁恬適,與《家廟碑》相上下,蓋公中年制作最爲得意。”又,“(碑陰)字比《畫讚》更大而筆尤豐偉,鋒芒轉換,一一如新,蓋搨更在前者,遂成完璧。其題乃八分,魯公分書更少見,尤可寶也。”明汪砢玉《珊瑚網》:“如《東方朔畫讚》、《家廟碑》則天骨遒峻,風稜謝人也。”明趙崡《石墨鐫華》:“書法峭攏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淸孫承澤《庚子消夏記》:“書法較他刻更嚴整。予以曼倩生平極詼譎,後世乃有以極正之筆書其贊者,使曼倩見之,當爲骨竦。”淸蔣衡《拙存堂題跋》:“魯公書直入山陰之室,其所以異於虞、褚家者,剛勁中具靈和氣韻,後人以觚稜斬截爲顏,不惟失其神理,並面目亦非矣。”淸梁巘《承晉齋積聞錄》:“其骨從歐出,而結體展促方正,大小合一,滿格而止,不使行間稍留餘地。夫“展促方正,大小合一,各期滿格”,此即是顏法也。是碑乃魯公中年書,全講用力,較勝《多寶塔》。”淸康有爲《廣藝舟雙楫》:“《東方朔畫讚》似周勃之厚重。”
【赏析】:
顏眞卿在中國書法史上所居的地位我們毋須在這裏饒舌了。但是,顏眞卿爲什麼會具有這種不可動搖的偶像地位呢?單純以其楷書的完美是難以論證這個問題的。
同柳公權書法的硬利森然和歐陽詢的雋秀謹嚴相比,顏體顯然過於粗野了。而且甚至有許多楷書難以容忍的弊病。但是,如果從顏書整體中顯露的雄渾大氣相比,却是足以令一切楷書家退避三舍的。這也是顏書之所以成爲王羲之之後又一大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同時也可以驗證出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字如其人”理論效應的力量所在。
當然,這種理論在學術上的漏洞也是很大的。不過這並不影響它能成爲中國文化心理中一個規矩的確立。藝術家首先要求人格高崇,而作爲“德之糟粕”的“藝”便是反映的軌迹。“藝以德顯”的意義也在於此。
《東方朔畫讚》在顏書中尙不是眞正的代表作品,譬如說在字體開張上的生硬,筆畫上的過於臃結,用點上的粗略等等。但是,它却被那位全才的蘇東坡奉爲圭臬,作爲顏書的代表作加以溢美推崇。個中奧妙我們難以從表面聯繫進行破譯。但是,我們只要把《東方朔畫讚》同蘇東坡的字體略加比較後便可以意知心會了:肥腴而略顯扁笨的肇示對於蘇軾那“石壓蛤蟆體”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但是,利用那些不成熟、不規矩的字體作爲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階石,這正是才華溢蕩的藝術家的狡黠之處。也正是這種“狡黠”給我們提供了雙重的思考:對一些作品的判斷結果要看客觀的實際情况,不可輕信一切名家的妄語;聰明的藝術家往往正是在一些藝術的不完美中見出遞進的契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