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不空和尙碑

不空和尙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唐大興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尙碑銘並序》。唐建中二年(781)十一月立。嚴郢撰,徐浩書。正書。二十四行,行四十八字。305×99cm。原在陝西西安,現藏陝西西安碑林。明搨本十五行“毫光照燭之端”之“之”字捺筆僅微運字畫(後即與石花全連),十三行“龍智阿闍梨”之“闍”字中間“者”部撇筆下端未損。若八行“大辯正廣智”之“大”字筆畫未損且下無石泐痕,則是明搨之尤舊者。淸王昶《金石萃編》、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西安碑林書法藝術》著錄。上海有正書局有石印本。

【集评】:

    明趙崡《石墨鐫華》:“世狀其書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尤爲司空圖所愛。又嘗論畫曰:鷹隼乏彩,而翰飛戾天者,骨勁而氣猛也;翬翟備色而翺翔百步者,肉豐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書之鳳凰矣。可謂誇詡之極。今觀此碑,雖結法老勁而微少淸逸,在唐書中似非其至者。書法似顏平原。”淸楊守敬《學書邇言》:“《不空和尙碑》、《大澄禪師碑》,體近平實,無矯健不群之致。”

【赏析】:

    

    《不空和尙碑》內容是記載印度高僧(一說是西藏高僧)不空三藏來唐王朝首都長安宣傳佛敎密宗的事迹。因爲密宗一派曾再由不空的徒弟傳給日本僧人定海,所以密宗在日本亦盛行開來,這樣《不空和尙碑》在日本亦甚受重視。不空和尙於唐大曆九年(774)六月於長安大興善寺圓寂,次年九月葬於他舊住院內的舍利塔旁,而直到建中二年(781)十一月才立碑。所以徐浩書寫此碑時,已是晚年,次年他便長逝人間了。

    《不空和尙》碑作爲徐浩的楷書代表作,確實使人看到他的深厚功底,筆畫圓勁蒼老,雄健爽利,結體微扁而開張、穩重而結實。但似在循守法度之中,稍遜神韻。《石墨鐫華》說: “今觀此碑,結法雖老勁,但乏淸逸之氣。”楊守敬《書學邇言》也說“《不空和尙碑》及《大證禪師碑》,體雖近平實,但無夭矯不群之氣”。都認爲它平實有餘,而乏於神情,格調不高。想來未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的原因,或許乃其衰年之作的原因吧。

    徐浩處在唐朝由極盛轉衰落之際,他的書法厚重肥圓,呈現出一種溫柔敦厚的昇平氣象。徐浩比顏眞卿早生六年,早逝三年,與顏眞卿相友善,書風相近。但實際上,他受時代的影響,已在書作中透露出一種革新氣息。其作品已不像褚唐書家那種規矩森嚴,稜角分明,自由而無拘束,橫細而竪粗,形體寬,結構穩,表現出一種穩定均衡之美。爲顏眞卿的書法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備。

    《不空和尙碑》是徐浩的代表書作。此碑厚重肥圓,含蓄溫潤,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此時,徐浩已七十八歲,但筆力勁健,鋒稜凜厲,不失法度,更入佳境。用筆方圓兼施,結體取橫勢,欹側多變,筆畫粗細有別,主筆粗重,副筆輕細,主次分明。章法疏朗,氣度不凡。

    歷來對徐浩的書法評價不一,有贊揚者,有責斥者,褒者少,貶者多。有的說其楷法雖精熟,但缺乏意趣。有的說其楷書過於俗氣不雅正,缺乏淸逸之氣。其實評者對徐浩要求過高。徐浩已不生活在初唐,而是在盛唐,他已不滿足於在二王和北碑中討生活。而是結合時代尋求變化,探索一種旣規矩又不拘束;旣有法度又自由自在的抒情方式。徐浩雖沒有顏眞卿那樣獲得很大的成功,但他大膽的探索却是難能可貴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朱巨川告身

下一篇:謁禹廟詩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