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朱巨川告身

朱巨川告身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傳唐徐浩大曆三年(768)八月書。白麻紙本。墨迹本。無款。行楷。《石渠寶笈》載:“縱八寸、橫五尺七寸。三十行,二百三十七字。鈐有“紹興”、“軍司馬印”、“張晏私印”、“田衍私印”、“韓世能印”、“馮銓之印”、“梁淸標”、“宋犖審定”、“乾隆”、“嘉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曾經宋紹興內府、元鮮于樞、張斯立、明韓世能、淸馮銓、梁淸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收藏,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宣和書譜》、《眞迹日錄》、《畫禪室隨筆》、日本《書道全集》等著錄。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影印本。

【集评】:

    

    元張晏跋:“觀李邕謂云:‘徐季海書,若靑雲之高,無梯可上;幽谷之深,無徑可尋。開元以來,無與比者。’今熟覽此書,信斯言矣。”明董其昌跋:“唐開元大曆之際,善書者有顏、李之流,高出群表,獨徐浩震名其間。”又,“唐人於歐、褚、鍾、薛輩,皆有遺議,獨於徐季海無間言。”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筆法圓勁,意致閑雅天成,不假雕刻而色乃溫然、蒼然,蓋旣優以裕,大而能化者也。淸吳升《平生壯觀》:“鋒斂而肥,莊重可師。董玄宰謂蘇子瞻學其法,予觀蘇書有偃筆,徐書不爾,非定論也。”淸包世臣《安吳論書》:“《巨川官告》是書雄,健舉陳追勢並工。悟入指尖有罏冶,轉毫猶憾墨痕豐。”淸楊守敬《學書邇言》:“季海在唐時幾興顏魯公齊名,而流傳簡札頗少。此帖沉着痛快。”

【赏析】:

    我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這裏旣包括甲骨上契刻的文字,也包括靑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多種書體的發展變化到了唐代,已經到了她的頂峰,直到今天,也沒有能超越這個界限。書法藝術到了唐代,已經完全成熟了。初唐時書風受漢魏碑刻影響,以方正凝重爲其特點,歐陽詢可以說是初唐書法風格的一個典型代表。稍後的虞世南、褚遂良等都以眞書見長,雖取法漢魏,但都在摯着地追求一種新的境界,表現個人的意識。到了唐代,結體和用筆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實爲中國書法變法的濫觴。經過唐一代書家的共同努力,唐楷作爲一代豐碑,已經永遠地佔據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

    徐浩正是生活在這種書體發生變革的時期。從《朱巨川告身帖》中我們可以看到王羲之書《蘭亭序》的痕迹。這同唐代的崇尙王書是吻合的。史籍載其“八體皆備,草隷尤精”,可知他基本功相當深厚。從整體來看,這件書法作品的源頭仍在王書,但趨於嚴整端秀,缺少了王字那種不拘一格的瀟灑飄逸。徐浩也許在追求一種整齊的樸茂之美。就單字的結構和用筆而言,使,轉,縱,橫上留下了大量興之所至的痕迹,還沒有盛唐楷書那種廟堂氣,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嵩陽觀紀

下一篇:不空和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