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帖
【简介】:
宋·黃庭堅書於元符三年(1100)。時年五十六歲。紙本。楷書。24.5×1000.5cm。《珊瑚網》、《式古堂書畫滙考》著錄。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刊於《中國美術全集·宋金元書法》,日本《中國書道全集》(五)。
【赏析】:
黃庭堅五十六歲時,流寓四川南部山高水險的戎州已三年,這段放逐生活,在《戎州帖》中有所透露:“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靑衣,廿四日宿廖致平牛口莊,養正置酒弄方閣,荷衣未盡,蓮實可登,投壺弈棋,燒燭夜歸。”人們很難從中窺見黃庭堅遭到朝廷貶斥後流落深山僻鄕的哀怨和惆悵,也沒有借酒澆愁的放浪。一種順應自然、隨遇而安、輕松閑適的生活情趣盎然紙上,可能精於禪悟的他已經超然於塵網的羈縻。但是,黃庭堅根性植於俗界,難言或未言的孤寂仍然可以隱約地使人感知。
以閑適的態度作書,表露到書迹中的,當然是用筆的爽利順暢,結字的習常慣性的些許偏離和一種輕松自然的情態和節奏。與他次年所書《伏波神祠詩卷》的筆致比較起來,這幅書作則顯得過於圓潤,與他在行書中收縮中宮,轉折處折鋒換筆,修長的筆畫—特別是長橫往往強調線條端點、中段調整用筆而顯出運筆變化等習慣性特徵不太吻合。因而,此卷書法線條平鋪直過的中實形成的圓潤,迹近於平滑,聯繫到“未”、“盡”、“實”、“歸”等字結體的失態或拙劣,甚至撩起人們的疑竇:此卷書迹是否眞正出之於黃庭堅的筆下。
黃庭堅傳世的書作很少有輕松之筆,作爲北宋書壇的一大宗師,如果將他劃入“尙意”的流派中,與蘇軾比較起來,兩人的創作態度判若異途:蘇軾純任天眞的信筆傾向更多地殘留着魏晉人作書的傳統印記;黃庭堅則是刻意建樹,着力“創”出自己的書法面目以別於流俗,這與他在文學方面經營詩眼、力避習用語的傾向十分合轍,故爾,黃庭堅的藝術創作思想及其徹底性似乎更有一種超前的意味。
黃庭堅楷書中宮緊密,長筆作輻射狀,如長劍戈,形成一派嚴謹豪放、雄健老成的獨特風格,在宋四家中個性最爲特出。其長劃與撇捺中常常出現的戰筆,往往顯出某些“習氣”和造作之意。然此卷不但字體之大在黃的墨迹中少見,且無戰筆習氣(僅“置”、“盡”、“壺”、“弈”數字的長劃略有其意,但不明顯)。在他晚年的作品中,如此勁秀相兼,別具韻味的作品,也是很難得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黃州寒食詩跋
下一篇:爲張大同書韓愈贈孟郊序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