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馥
桂馥(1736—1805)平生愛藏書,少嗜文字小學研究,好考據金石文字源流之學。精六書,擅篆刻,漢隷。治印取法秦漢璽印,不染時俗習氣。尤喜蓄印,輯有《古印集成》二册。當時篆刻用字,多受《六書通》影響,印壇名家,也不免多有謬誤。桂馥以他敏銳的審美意識和過人的精力,搜羅了大量的漢魏印文,將其統稱爲繆篆,依韻排列,類編成《漢印分韻》五卷,所集字下皆注出處,力糾當時印壇流弊。
另外,他又能站在更高層次的理論研究高度,苦心思慮,取吾丘衍《學古編·三十五舉》體例,窮七年之久,將前賢及當時篆刻家的印學理論先后三次編輯《續三十五舉》,以補吾丘衍之不及。書中所輯印論全標表出處,正本淸源,桂馥的這兩部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値。對後世印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由於桂馥一生忙於著述,篆刻作品傳世不多。從史料記載可得知他的篆刻當時雅負盛名,八體源流俱寄鐵筆,非至好不能得其印。
其自用印“末谷”是一枚精彩的白文佳作。極具筆意,篆法簡潔。用切玉刀法,奏刀後不加修飾,故意到筆不到,刀法縱逸遒勁。此印瘦雋有致,脫盡俗氣,非融會吉金璽印文字於胸中,又熟練掌握刀法者,是不能達到這種化境的。
所鐫印款用漢隷,神彩直造兩漢碑版,字字精密,行韻生動,令人愛不釋手。印款文曰:“皜臣作印,文、何之流,所切玉都無漢意,櫟園盛稱之,亦一時風尙如此。”這裏所說的皜臣即晚明淸初福建著名治玉印人江皜臣,周亮工(櫟園)曾於《印人傳》中給予很高的評價。但在桂未谷此則印款看來,似均不將江皜臣乃至文何所治玉印放在眼中,表現了他跨越前人藩籬的進取精神。
再看另一方朱文印“綿潭漁長”。四個字樸實無華,汰去刻意雕琢之痕迹,舒展筆意,將情趣表現在筆畫的起止處,刀筆之下,氣息生動,天然成章。
桂馥博學多才,一生著述甚富,還編撰過《說文義證》五十卷,戱劇四卷,兼能山水,宗法倪、黃,暮年始好寫生,別饒古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