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石室記
【简介】:
亦稱《馬蹄碑》。唐開元十五年(727)正月刻。署李邕記,然代有爭論。正書。十八行,行二十三字。據《金石萃編》:“高四尺四寸五、寬三尺。”在廣東肇慶七星巖崖壁。初搨本末行“李邕”二字筆道淸晰。
【集评】:
淸郭尙先《芳堅館題跋》:“其結體運筆可與子敬十三行參觀。”淸翁方綱《復初齋文集》:“《端州石室記》古雅淳質,竟以分隷爲正書,無一筆涉行押體。”
【赏析】:
在唐代書法家中,李邕可謂是獨樹一幟。他首創以行書大字題署碑文,是唐代唯一一位以行書作爲自己書法第一藝術並取得卓著成就的書法大家:相反,楷書這種在當時舉國風靡的書體,在李邕的傳世作品中却並不多見。《端州石室記》是唯一一件記在他名下的楷書作品。
由於歲月的流逝,後人已無法知曉《端州石室記》未經磨蕩、翻刻時的眞面目,即便如此,我們仍能從中感受到唐代楷書特有的溫敦、寬厚的氣度,這種氣度是以後宋元明各代都不具有的。
不同於歐陽詢、柳公權筆下法度森嚴、方整嚴密的楷書,本碑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楷中帶行(這可能是由李邕這位行書大家的天性决定的),它的不拘不節以及由之產生的親近感,是《端州石室記》比歐楷、柳楷更能接近一般觀衆的原因之所在,就好比顏眞卿的《東方朔畫贊碑》比其《多寶塔碑》更能贏得觀衆一樣。事實上,《端州石室記》與《東方朔畫贊碑》書法在外形上就有幾分相像。
但或許也正是對這種親近感的過份追求或者是經翻刻走了神,《端州石室記》在用線的精到性以及結構的嚴密性方面比其他唐代大家的楷書遜色一頭,在藝術上留下了永恒的遺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